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97篇
环境安全   13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控制进水pH值实现曝气生物滤池的短程硝化。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对于进水pH值为8.22~8.57,NH4+-N平均容积负荷为0.5 kg/(m3.d),水温为17.5~20.2℃,曝气生物滤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为4.5 mg/L的条件下能够同步实现95%的NH4+-N去除率和80%的NO2--N积累率。通过分析FA和FNA沿滤池高度的变化特征,发现滤池底部(0~5 cm)区域短程硝化反应主要由FA控制,中部(5~15 cm)区域是由FA和FNA共同掌控;而上部区域(15~50 cm)则是由FNA控制,FNA沿滤池高度的快速增加是确保工艺实现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检测实验室盲样考核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样考核及其质量控制是检测实验室的必要条件.从检测实验室角度,论述了盲样考核及质量控制的过程,结合理化分析、原子吸收火焰和石墨炉、气相色谱等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盲样考核及其过程和结果质量控制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3.
LAS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必测项目,国标(GB7494—87)方法操作复杂,要重复萃取四次后再洗涤,有机溶剂消耗量大,而且相当的耗时,本文通过同步实验对比与分析,得出:一次性加入20mL氯仿萃取加洗涤的方法其测定结果较好,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氯仿对分析人员身体的损害程度。测定结果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方法具有可观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4.
An organo-montmorillonite-suppor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material(M-NZVI) was synthesized to degrade 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had good dispersion on organo-montmorillonite and was present as a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a particle size range of nanoscale iron between 30–90 nm,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EM, XRF, ICP-AES, and XPS. The results of the degradation of BDE-209 by M-NZVI show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M-NZVI in removing BDE-209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ZVI. The efficiency of M-NZVI in removing BDE-209 decreased as the pH and the initial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f the reaction solution increased, but increased as the proportion of water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 increased.  相似文献   
55.
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晓勇  陶欢  阎秀兰  赵丹  林龙勇  李尤 《环境科学》2014,35(4):1576-1585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场地勘察与风险评估基础上,筛选最佳的修复技术,以制定经济高效的场地污染治理方案.本文探讨与分析修复决策系统的框架、模型、方法等关键环节,评估与总结了国际上现有40多种修复决策软件的模块及功能.针对我国场地污染问题,综合国际前沿的思想与理念,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56.
桂江主要离子及溶解无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河流水体的化学组成记录了流域内各种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信息.对西江一级支流桂江化学径流的分析结果表明,桂江水体的离子组成主要受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的控制,CO2是这一过程的主要侵蚀介质;H2SO4对碳酸盐岩的风化影响桂江河水的化学组成.大气沉降、人类活动、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化学风化对桂江水体贡献的溶解物质分别占总溶解物质的2.7%、6.3%、72.8%和18.2%.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DIC)揭示桂江河水中的DIC明显被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对桂江颗粒有机碳(POC)的贡献达22.3%~30.9%,这表明岩石风化来源的DIC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碳,并在迁移过程中部分沉积水体底部,进而形成埋藏有机碳.  相似文献   
57.
畜禽养殖业是"十二五"期间氨氮总量减排的重点,其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种类繁多,不同技术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减排效果差别显著。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污染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内畜禽养殖业氨氮总量减排技术区域特征,综合使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法、费用-效益法、表单法等对氨氮总量减排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构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氨氮减排技术评估咨询平台。结果表明,氨氮总量减排技术评估方法与平台可大幅度提高技术评价的效率和精确度,可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氨氮减排的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8.
中国地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陈卓  刘峻峰  陶玮  陶澍 《环境科学》2016,37(8):2815-2822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由于其在大气污染、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是我国大气环境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确定中国SOA分布规律以及产生来源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提.利用全球化学传输模型(Model for Ozone and Related Chemical Tracers,Version 4,MOZART4)并集成多相SOA参数化方案,模拟了中国地区SOA的时空分布,并按前体物分区域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受SOA前体物排放分布的影响,中国地区的SOA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并且夏季SOA产量是冬季产量的2.5倍.中国地区分布的SOA由人为源排放产生占55%,高于自然源(45%);并且境内排放贡献了我国SOA产量的77%,主要影响东部近地面大气的浓度分布.境外排放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对高空SOA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9.
“一一·二四”海难渤海风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对 1999年 11月 24日烟台附近发生重大海难事故的渤海风场进行了数值模 拟,探讨了该次冷锋大风的风场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用90km的粗网格可以成功地模拟地面冷高压 与锋面的发展和移动,以及高空环流形势的演变.而通过30km细网格的模拟发现,在冷锋后的行星边界层 中.存在着一条宽度为 200 kin的中尺度强风带,最大风速位于 925hPa,它与高空的极锋急流并不相连;细 网格还模拟出了渤海中尺度低压的发展过程,它使近地面层大风的强度显著加强.模拟还表明,海陆差异对 近地面的风场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强风带移入渤海后,在渤海海域形成一个 200—300 km的中尺度强风 区.因此,采用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提高渤海大风的预报水平,避兔海难事故的发生更具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DSD酸氧化缩合废水浓缩液回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DSD酸氧化缩合废水浓缩液回用到原生产过程的可行性。对DSD酸氧化缩合废水可采用萃取技术分离出其中97%的有机物,反萃产生的4-8倍的浓缩液返回到DSD酸生产中的氧化缩合单元后,可提高DNS酸的收率约7.43%,且不会明显影响产品的纯度,浓缩液8次循环磁用试验的结果表明,虽然DSD酸氧化缩合废水的COD从15000-20000mg/L提高到20000-29000mg/L,但没有显著持续增长的趋势,表明反应液中副产物的浓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