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6篇
环境安全   1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61.
为探讨典型废物拆解地工业结构转型期环境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变化情况,使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了台州水系表层沉积物中PCDD/Fs(二英类)、dl-PCBs(共平面多氯联苯)和PBDEs(多溴联苯醚),并利用主因子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其来源. 结果表明,台州椒江和金清闸海湾2387-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以WHO2005-TEQ计,下同)中位值分别为3.18和1.91 ng/kg,dl-PCBs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0.26和0.62 ng/kg,w(∑PBDEs)分别为22.5和19.7 μg/kg,处于我国和全球河流(海湾)表层沉积物POPs污染的中等水平,低于其他电子废物拆解地等严重污染区. 台州河流(海湾)表层沉积物PCDD/Fs主要来源于燃煤,dl-PCBs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多氯联苯的使用或电子废物拆解活动,PBDEs主要来源于相关阻燃剂的使用和电子废物拆解活动. 位于化工园区排水口的YTZ采样点PCDD/Fs和dl-PCBs的毒性当量浓度分别达到6.54×104和7.84×103 ng/kg,污染可能来源于化工废料加工和再生金属生产,表明台州在工业结构转型期出现的新POPs污染源,应引起重视. 台州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PCDD/Fs和dl-PCBs的总毒性当量浓度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沉积物质量指导值,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2.
面向对象数据交换协议是在总结提炼采集系统现有通信协议应用实践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进行了创新设计,以高效、灵活、安全、具备互操作性为目标,一套协议贯穿于采集系统主站、采集终端和智能电表,具有业务适应性强、采集效率高、执行成功率高、数据源唯一、兼容性好、安全性高等技术特点。充分了解面向对象数据交换协议的特点,从现阶段用电信息采集运维及深化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营销工作经验和采集运维专业知识,通过现场案例,从发现问题、探索本质、解决实际的角度,提炼出实用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水生(鲶鱼)和陆生(家鸽)生物体中卤系阻燃剂(HFRs)的组成和浓度。鲶鱼中短链氯化石蜡(SCCPs)浓度均值为30 800 ng·g~(-1)lw(脂肪归一化浓度),是最主要的HFRs,然后依次是多溴联苯醚(PBDEs)(2 300 ng·g~(-1)lw)、四溴双酚A(TBBPA)(37 ng·g~(-1)lw)、六溴环十二烷(HBCD)(21 ng·g~(-1)lw)、德克隆(DP)(14 ng·g~(-1)lw)、十溴二苯乙烷(DBDPE)(7.1 ng·g~(-1)lw)和六溴苯(HBB)(6.2 ng·g~(-1)lw);而家鸽中PBDEs含量最高(17 000 ng·g~(-1)lw),其次是SCCPs(7 600 ng·g~(-1)lw)DP(1 600 ng·g~(-1)lw)DBDPE(14 ng·g~(-1)lw)HBB、TBBPA和HBCDs(未检出)。鲶鱼和家鸽HFRs组成比较发现,鲶鱼中具有较高百分含量的低溴代PBDE单体和较低的fanti值,而家鸽中具有较高百分含量的高溴代PBDE单体和较高的fanti值。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水生生物较多地富集水溶性较大的化合物,陆生生物则较多地富集疏水性较强的化合物。研究认为以上水生和陆生生物体中污染物的差异性富集现象可能与化合物因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导致的不同环境迁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4.
煤焦油无害化处置研究及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煤焦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将煤焦油送往燃煤电厂焚烧处置的优化处置方案. 运用环境影响指标标准化和AHP权重定量法对,煤焦油处置系统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分析(LCA).结果表明,与原处置工艺相比,优化后环境负荷降低了30.79%;燃煤电厂焚烧将煤焦油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5.
利用Li-8150系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了冬季近地层(£6m)CO2浓度数据收集,结合同步气象资料,分析了近地层CO2浓度变化特征,土壤呼吸速率及气温、风速等气象因素对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层CO2浓度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结构,白天浓度高于夜晚.沙漠腹地冬季近地层大气CO2浓度主要集中分布在371.6~387.1μmol/mol,日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2: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近地层CO2浓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响应程度较好;不同高处气温与CO2浓度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近地层(31m)的CO2浓度受风速变化影响较大,而风速对0.5m及以下高度CO2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流动沙漠腹地,土壤呼吸和微弱的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和控制着近地层CO2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66.
为调查电子垃圾回收活动对当地水生生物造成的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测定了广东某电子垃圾回收地附近水库中水生生物样品(水蛇、鱼类、草虾和田螺)和对照区样品(鲮鱼)中18种PBDEs含量,通过对样品氮同位素的测定,探讨了PBDEs在该地淡水食物链上的生物富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PBDEs(总PBDEs含量)在水蛇、鱼类、草虾和田螺中分别为39.6~186、1.82~75.7、4.60~17.1和7.26~17.0μg·g-1(脂重),比华南地区鱼体中∑PBDEs的平均含量高3个数量级,表明电子垃圾回收活动已对当地水生生物造成了PBDEs的严重污染.除BDE66、BDE99、BDE153、BDE183和BDE209外,其他13种PBDE单体在食物链上均存在着生物放大效应,但生物放大能力(B值)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相关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某些PBDE单体在生物体内存在代谢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由电子垃圾回收活动导致的PBDEs污染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7.
研究自然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沉积后的环境行为,考察澳门南湾湖钻孔沉积物中自由态和束缚态PAHs的含量与分布.研究表明,自由态PAHs以4-环、6,7-环和5-环为主,其质量百分贡献分别为28.7%~40.6%、17.6%~29.6%和13.2%~28.2%;而束缚态PAHs则以4-环、3-环和2-环为主,质量百分贡献分别为42.3%~55.8%、20.2%~35.8%和7.8%~18.8%.说明低分子量PAHs比高分子量PAHs更容易进入沉积有机质的孔隙中.自由态PAHs的垂直分布特征受区域经济发展及环境治理进程的影响,束缚态PAHs的含量一方面受控于PAHs的输入量,另一方面与沉积有机质的结构(特别是聚合程度)有关,随着沉积埋藏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各化合物从自由态向束缚态转变.  相似文献   
68.
载银TiO2催化剂上Aroclor1260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载银TiO2为催化剂,以紫外光为激发光源,考察了溶液的pH值和溶液中Fe3+﹑Fe2+﹑Mn2+等金属离子浓度对Aroclor1260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更有利于Aroclor1260的光解作用,而且多数PCB单体在pH值为4时有最大的光解速率.所考察的3种金属离子对于Aroclor1260的光解作用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Aroclor1260的光催化降解速率随Fe3+离子浓度的变化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Fe2+和Mn2+的影响作用十分相似,并呈U型影响趋势,即低浓度的促进作用和高浓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运用营养液培养和透射电镜观察方法比较研究了Zn在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系、茎和叶片中的分布特点和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Zn500μmolL-1浓度下,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上部叶与下部叶Zn含量的比值在1.47~1.67之间,上部茎与下部茎Zn含量的比值范围为1.81~2.11;非超积累生态型则刚好相反,Zn100μmolL-1处理后,其下部叶和下部茎中Zn含量均高于上部叶和上部茎.电镜观察显示,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叶、茎细胞的液泡中,和叶细胞的细胞壁上均发现一些颗粒物质,因此推断液泡将Zn区室化或沉积在细胞壁是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耐高Zn胁迫和超积累Zn的重要生理机制.图2表2参19  相似文献   
70.
不同类型模拟酸雨对油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混合模拟酸雨(MAR)、硫酸模拟酸雨(SAR)和硝酸模拟酸雨(NAR)对油菜营养品质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防治酸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3种不同类型酸雨均能促进油菜籽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而在强酸性条件下,NAR和MAR对以上2种组分会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以NAB的抑制作用较明显.3种不同类型模拟酸雨作用下,油菜籽粗脂肪含量随着pH值的上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较强酸性条件下NAB和MAR即能抑制作物粗脂肪的合成,而SAR的影响明显不及前两者.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3种不同酸雨均能使油菜籽硫苷总量持续增加,且在较强酸性条件下NAB和MAR的促进作用影响较大.3种不同类型酸雨均能一定程度地降低作物油酸含量,但NAB在pH≤4.1时能较大地促进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的合成,从而使作物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