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环境安全   1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采用有效容积88.7 L的上流式厌氧填料床反应器启动厌氧氨氧化工艺.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的第119天NH4+-N,NO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100%,97.40%和91.71%,3种氮素的比值ρ(NH;-N):ρ(NO2--N):ρ(NO3--N)为1∶1.35∶0.28.随后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提高客积负荷,HRT从开始启动时的35.5 h逐步下降至15.2 h,至反应器运行末期,TN的客积负荷达0.10 kg/(m3·d),获得的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污泥镜检呈红棕色.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是近年来诸多景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以世界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安置点居民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分析生态移民给安置区居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心理及安置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构建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差异分析模型,探讨不同基本背景的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的感知差异性。结果表明,安置点居民对生态移民的社会文化、资源环境以及心理层面的正面影响比较认可;对于经济影响的感知分歧较大;而对于移民政策的感知十分消极;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不同旅游业参与程度的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的认知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武陵源生态移民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综合调查分析大连市炮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度,并分别从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管理潜力四个方面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强度。综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强度计算结果表明,炮台开发区土地集约度分值达到86.16%,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利用强度潜力较小。未来土地利用潜力主要为扩展潜力,不存在管理潜力,从而对炮台开发区未来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雪铭  王凯  杨俊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2):114-117,F0004
从宜居的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发展现状建立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综合指数。通过整理样本社区测度综合指数的数据,建立指标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 10进行格网赋值,构建基于空间插值法的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绘制大连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专题图,直观展现大连市居住城市化水平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0年大连市居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由整体发展水平低、内部差异小到发展速度提高、地域发展不均衡,再到发展速度减慢,日趋平衡,最后实现发展速度再次提高、均衡发展、差异减小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驱动思想,以城市内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目标站点与周边站点间PM2.5浓度、风向、风速、欧几里得距离等参数的多元线性关联回归模型,使用梯度下降算法学习得到各参数权重系数,计算得出周边站点对目标站点PM2.5传输贡献,并评估了模型的可行性.以北京市丰台花园(FT)为目标站点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FT站点PM2.5浓度为82μg/m3,周边站点大兴(DX)、房山(FS)、亦庄(YZ)、东四环(DS)、古城(GC)和万柳(WL)浓度分别为93,82,80,79,77,71μg/m3;FT站点PM2.5浓度与上一时刻周边站点WL、GC、DX、YZ的相关性分别为0.634、0.631、0.608和0.601,显示其对FT站点PM2.5污染传输显著;建立的4个季节关联回归模型RMSE值分别为13.22、11.74、12.51和13.22,PM2.5模拟浓度与监测浓度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WL、DX、YZ、GC分别是对应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FT站点PM2.5污染传输贡献较大的站点,其贡献值分别为1.61%、1.71%、2.20%和8.57%.该模型解析的结果可为北京市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提出的PM2.5传输多元线性关联回归方法同样可用来解析其他城市内部尺度PM2.5传输关联,为挖掘城市内部PM2.5传输路径、精准溯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甘畅  王凯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0):2264-2272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推进服务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基于2000—2018年中国省际服务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综合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厘清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大,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化且稳定性显著提升. ②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等省份在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中扮演“中心行动者”的角色,这些省份是其他省份进行服务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的重要“桥接”和“枢纽”,控制与主导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 ③省份间的地理位置越邻近,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越大,中国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的联系越多;而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的差异越大,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的联系越少. 研究显示,中国省际服务业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但空间网络结构仍较为松散,未来在推进服务业节能减排的工作中,需重视建立省际协同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OSHMS的煤矿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管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以一种全新的思路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的系统化体系结构及其先进之处,以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为动力,建立了基于生产过程的绩效测量、人员职责分配、运行控制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4个主要因素的安全评价管理模型;并以此为指导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合成;最后,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供电系统,对淮南潘三矿现场进行实例应用,证明其可行性。该管理模型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有推广和借鉴意义,可望为煤矿企业通过安全管理实现科技兴安提供一种更可靠,更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煤层煤自然发火特征的异同性及规律,以淮南矿区1号、3号、6号、1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发火实验,对不同煤层煤的自然发火期周期、煤样70℃时放热强度和R70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煤层煤样自燃性由强到弱依次为:3煤>6煤>1煤>13煤;变质程度相近的4个煤层,3煤自然发火期最短,这与煤体中硫分和水分含量高有关;13煤变质程度较高,且前期放热强度、耗氧速率增长缓慢,其自燃性较弱;4个不同煤层煤的耗氧速率、CO,CO2产生率,以及C2H4/C2H6值随煤温升高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煤中CH4气体大量解吸出现于煤温60℃之前,煤中灰分在80~120℃开始逐渐吸热融化,解析和融化均会抑制煤氧接触并且减小煤氧反应放热总量。  相似文献   
19.
以东城区、顺义区、朝阳区、平谷区为例分析北京四大功能区的机动车排放特征并构建排放清单,通过调查统计各区路网分布、机动车类型、行驶里程等,运用COPERT模型计算不同车型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小客车数量均占据各区主导地位。CO、碳氢化合物主要由小客车贡献,而大客车及各类货车是PM2.5、PM10及NOx的主要贡献来源。顺义区和朝阳区的污染物年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基于功能区划分来讨论机动车排放特征并建立排放清单能为城市规划及污染防治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淮南矿区主采煤层自燃氧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8个煤样进行煤质分析、表观结构特征和程序升温试验,比较了同层煤和不同层煤自燃特性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对于同层煤,其特征温度比较接近;谢桥、丁集、潘三3个矿的CO体积分数大于顾桥、潘北和朱集的。对于不同层煤,挥发分越低,煤样的临界温度越延迟;13煤层的临界温度在70℃左右,干裂温度在110℃左右,8煤层的临界温度在80℃左右,干裂温度在120℃左右。6煤层的临界温度在70℃左右,干裂温度在120℃左右;同时确定了各煤层煤自燃预测预报的主要和辅助指标,其中CO和C_2H_4为主要指标,碳氧化物比值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