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2篇
环境安全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01.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花莉  张成  马宏瑞  余旺 《生态环境》2010,19(10):2489-2492
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壤碳截获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具有调控作用等特性。因此,生物质炭对增强土壤碳截获能力及减少土壤CO2气体排放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实验室盆栽的方式,以黑麦草为目标植物,对农业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农业秸秆制生物质炭应用于农田土壤能产生多方面的环境效益。与对照相比,添加1%~4%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增加了25%以上,土壤呼吸度降低了23%~50%,同时,添加生物质炭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添加4%秸秆炭的处理的黑麦草生物量增加了68%。此外,秸秆生物质炭的添加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较好的持留功能,与比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淋出液中氮和磷质量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减少水冲刷造成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2.
三峡库区消落带甲基汞变化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三峡水库消落带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甲基汞的变化规律,以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消落带土壤和水体甲基汞含量和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会促进土壤无机汞向有机汞转化,土壤甲基汞含量在淹水和落干过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干湿交替周期的增加,土壤甲基汞含量增加,第二次淹水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淹水增加了22.13%,第二次落干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落干增加了58.17%.第二次淹水过程土壤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次淹水,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主要与干湿交替循环有关.土壤淹水后会迅速向水体释放甲基汞,水体中甲基汞含量明显增加,两次淹水过程增幅分别为119.42%和334.72%,水体甲基汞和土壤甲基汞之间无显著相关.干湿交替环境土壤甲基汞含量主要受pH值、有机质含量、E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水体中甲基汞含量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有水体pH值、DO、DOM、水温等.  相似文献   
103.
<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根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100米以上的超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实现火箭测试平台多通道脉动压力微弱信号调理电路设计。方法基于高性能仪表放大器进行低噪声放大电路设计,仪表放大器输入端引入RFI滤波器,抑制射频干扰,显著减小电路输出噪声。模拟信号输出端集成ADC转换单元,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进一步降低模拟信号传输干扰。实现信号调理电路小型化设计,将4个通道脉动压力信号调理电路集成到一块40 mm×35 mm的电路单板,实现对4个通道脉动压力传感器的供电、信号调理及数字化等功能。通过多个单板的组合化设计,实现多通道脉动压力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结果获得了信号调理电路的本底噪声水平,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的正确性。结论设计的多通道脉动压力微弱信号调理电路可应用于火箭测试平台,具有抗干扰、小型化、组合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5.
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筛绢为基材构建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膜通量为66.2L/(m2·h)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生物动态膜需要120min可以形成.动态膜形成后,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97.6%、49.2%和83.7%.采用逆出水水流方向曝气进行在线反冲洗,在反冲洗时间为5min,反冲洗曝气强度为3.2m3/(m2·h)的条件下,生物动态膜的再生需要30min即可完成.反应器稳定运行60d,反冲洗周期能够稳定在50h以上.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反冲洗能够有效破坏附着在膜基材上的生物动态膜.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处理印染废水,介绍一种以铁屑、烟道灰或瓦斯灰为处理剂的新方法,探讨了处理机理,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条件和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当处理剂用量比在4:6左右,铁屑过滤和混凝吸附的pH值分别控制在4~5和8~9时,处理20min,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可达90%以上,出水COD全部低于100mg/L,水质清澈透明,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该法适用于中小型纺织印染厂的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107.
张成  王定勇 《四川环境》2005,24(4):50-53,58
本文综述了20多年来汞在土壤-大气界面间交换的研究现状,包括汞在大气和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土壤汞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重庆市长寿湖水体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采集并分析了不同季节的表层水体重金属(Cr、Cu、Zn、As、Cd和Pb)浓度,探究长寿湖重金属时空变化和分布特征,进一步评估其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但近年来呈现增加趋势,Cu、As和Pb增加趋势显著(P<0.05).不同重金属时空分布存在差异,在时间上,水体Cr和Cd在夏季较高,As和Zn在春季较高,Pb和Cu分别在秋季和冬季较高;在空间上,Cr、As、Cu、Zn和Pb总体在水库南部出水口、西北部龙溪河入水口及水库中部较高,Cd在水库北部的滞水区较高.长寿湖水体重金属整体为低污染水平,水体Cr和Cu存在轻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清洁水平.饮水是水体重金属致癌及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水体Cr和As的健康风险值较高,分别为6.2×10-10 ~3.0×10-4和5.1×10-8 ~3.9×10-5,其对儿童和成人的总健康风险贡献率分别达到87.18%和87.20%(Cr)及12.73%和12.71%(As),对儿童和成人均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因此,需要重点关注长寿湖水体Cr和Cu的环境风险,以及Cr和As的健康风险,以期为长寿湖水体污染防治及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9.
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的区域;进而从全球城市区的空间建构和功能组织的角度,提出通过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次级全球城市职能,强化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构筑区域网络一体化支撑体系,构建“多中心层域式、网络状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并提出面向全球化和基于地方化的区域功能组织结构,打造若干全球化战略区以推进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0.
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是陆海气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发展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探测技术、获取海洋大气边界层内主要污染成分及关键气象参数的高精度垂直探测信息,对于提高陆地、海洋和大气中的污染来源、化学机制和传输过程认识、提高沿海地区大气环境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综合立体探测技术,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我国在近海海洋大气探测设备研发、关键技术发展和近海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当前我国已发展了包括海洋大气廓线激光雷达、湍流交换测量、海气通量观测、海洋气溶胶探测设备等一系列近海海洋边界层探测技术,解决了沿海海洋地区恶劣环境条件造成的技术瓶颈,并基于这些探测设备与技术开展了大量近海海洋大气污染研究。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我国近海海洋地区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与能力,对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有积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