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1篇
环境安全   3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John Zink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可以利用烟道气循环减少燃气锅炉NOx排放量的燃烧器 .在现场试验中,该燃烧器NOx的排放体积分数稳定达到30×10-6,最低达到10×1 0-6. 该技术被称作冷燃料法,因为烟道气与燃料气混合使燃料气的热值从1200 Bt u/英尺3降至400 Btu/英尺3,使绝热火焰温度降低,从而减少NOx的产生量.该技术的关键是一个具有专利权的文丘里喷嘴.该喷嘴可利用燃料气的驱动力将烟道气循环引入燃料管线中,从而避免使用风扇. 由于技术简单,该法的投资要低于其他方法.对于一个100 MM Btu/h的典型燃气锅炉,该法去除1 t NOx的费用为527美元,而常规烟道气循环法则需要1 120美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则需要3148美元.该技术可适用于任何一种常规燃烧器.  相似文献   
102.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相似文献   
103.
为对比城区与相邻县区不同空气质量下的碳组分污染特征,分别在成都市和仁寿县采集霾期及非霾期PM_(2.5)有效样品共计88个,确定其相应质量和各碳组分浓度[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二次有机碳(SOC)等],并进行各碳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气质量下的城区污染物浓度均高于县区.OC和EC密切相关,非霾期的相关性系数较霾期大.与城区相比,霾期县区的SOC/PM_(2.5)较大,说明其受二次有机物污染更为明显;但城区非霾期二次气溶胶占比明显高于霾期,表明霾期的一次排放是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燃煤、机动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均是两个区域PM_(2.5)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4.
机动车排放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具有较高的大气反应活性,但在线测量识别其高分辨率排放特征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计算和预测OVOCs排放特征的模型工具.本研究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与离子/分子反应质谱仪(IMR-MS),在简易瞬态测试工况下对轻型汽油车排放甲醛、丙酮和乙醇等8种OVOCs组分进行了在线测量.结果表明,OVOCs组分受工况变化影响显著,国Ⅰ~国Ⅴ车辆排放过程中OVOCs排放峰值相对于怠速阶段的增幅分别为183%、105%、56%、92%和244%,同时随着排放标准从国Ⅰ升级到国Ⅴ,含量较高且作为特征组分的甲醛、丙酮和甲醇排放量的降幅分别为90.9%、93.3%和93.7%,但乙醇排放相对稳定.国Ⅰ~国V排放标准下轻型汽油车8种OVOCs总量排放因子分别为12.5、10.2、5.4、4.2和1.6 mg-km-1,总体减排幅度87%.本研究发现OVOCs排放率与比功率(VSP),排放因子与修正碳燃烧效率(MCE)密切相关,将不同排放标准车辆的VSP与排放率和MCE与基于里程的排放因子(EFs)进行拟合,分别建立了一阶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修正碳燃烧损失率(MCL)这一概念,并得到简化的MCL与排放因子的正比例函数关系,从而阐明了OVOCs排放因子的决定性因素.基于VSP和MCL建立的OVOCs排放模型可以计算和预测轻型汽油车在不同热运行状态下的排放率和排放因子,从而为准确评估OVOCs排放贡献和建立排放源清单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5.
为科学评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暴露对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以华南某生态观光园类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其污染程度,并引入二元证据权重(binary weight of evidence, BINWOE)法和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对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的含量分别为1.72~19.40、0.07~19.00、4.00~52.00、4.00~42.00、36.60~1.07×104、8.00~23.00、62.00~1.52×103、0.01~0.49 mg/kg,8种重金属的传统非致癌健康风险值的范围为0.65~78.80,其中部分点位As、Cd、Cr及Pb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处于不可接受水平(HQ>1).(2)4种重金属(As、Cd、Cr、Pb)引入BINWOE法修正的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值是传统方法的0.67~3.31倍.(3)基于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儿...  相似文献   
106.
太赫兹波斜入射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中传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太赫兹波斜入射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方法 根据分层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理论,给出了等离子中太赫兹波的功率反射和透射系数,分析了太赫兹波频率、入射角、等离子体的碰撞频率和电子密度对太赫兹波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 垂直入射时,模型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一致;斜入射时,入射角度增大,反射系数增大,透射系数变小。太赫兹波频率增大,反射系数减小,透射系数起初快速增大,而后变得平缓。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增大,透射系数减小,碰撞吸收增大,太赫兹波衰减增大。结论 入射角变大,反射率增大。太赫兹波频率较低时,入射角对透射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最小径集的系统故障概率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快捷地解决在复杂系统中的可靠性分配问题,在基于最小割集的可靠性分配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小径集的系统故障概率分配模型.该模型的分配思想不是对系统所有的单元都进行分配,而是选择最有可能导致系统发生故障的单元进行分配.最小径集分配法只需对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直接进行分配计算,从而大幅度减少了中间计算工作量.它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能提供多个可选择的分配方案,因为每一个最小径集都代表1种分配方案.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优化思想,提出了不可靠度分配方案的选择原则:在基本事件数相同的最小径集中选择概率较大的最小径集;在概率接近的最小径集中选基本事件数较少的最小径集.对于最小径集中基本事件的分配,根据概率重要度来分配是合理的,因为重要度越大的基本事件对系统的影响就越大,分配的概率就应该越小.通过矿井火灾事故树的举例,进一步描述了基于最小径集的系统故障概率分配方法的定量计算过程.研究表明,基于最小径集的系统故障概率分配法是工作量最小的分配方法,还可以进行分配方案的比较选择.  相似文献   
108.
笔者认为,退休后认定工伤,主要是职业病。在理论上也涉及事故伤害,如在职时遭受事故伤害,当时未发现伤害后果,退休后才确诊伤害后果,也可能成立工伤,其工伤成立后所涉及的工伤待遇问题与职业病基本相同。本文仅针对退休后因职业病所致工伤而发生的工伤保险待遇标准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9.
依据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开展国家监察,工伤职业病社会保障和安全卫生技术培训的作用,提出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政策的基本框架,认为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规体系由横向的职业安全卫生法,矿山安全法和工伤职业病保险法及其分别纵向附属的技术规程和标准所构成,讨论了监察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权威和独立,指出工伤职业病社会保障在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方面有巨大潜力,坚持逐步形成3级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培训体制。大力扶植使劳动保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城市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在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应用土壤、植物的净化功能,将环境工程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来综合考虑污水的处理及污水资源的利用的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是在六十年代后才在各国相继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