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为提高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针对现阶段瓦斯爆炸的模糊性、复杂性及多元性特征,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引入9标度法、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在改进的三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现场工作人员及专家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分,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基于FAHP-FCE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确立了基于该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等级量化标准。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实现瓦斯爆炸危险性辨析和分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当前建筑消防设施在日常巡查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周期性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并对维护管理人员资质与现实情况比较分析,指出了当前各企事业单位在开展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企事业单位消防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的经验,设想建立了标准化的维护保养技术标准,以形成规范化的维护保养流程,这对提升企事业单位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可操作性,建筑消防设施的可靠性,降低火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结合木制家具行业的生产工艺特点,剖析该类型企业存在的粉尘燃爆风险,加强粉尘燃爆防护研究工作,对保障木制家具制造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英国化学工程学会出版的期刊《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过程安全和环境保护》)中的一篇文章《Dust explosion:A threat to the process industries》(《粉尘爆炸:过程工业的威胁》),对1785-2012年间全世界超过2 000起粉尘爆炸事故进行不完全统计,得出木材加工场所粉尘燃爆事故所占比例为17%,仅次于食品加工行业(40%)。  相似文献   
14.
塑料和生物质废弃物量大面广.在碳中和背景下,共热解技术被认为是将塑料和生物质高质转化和高值化利用的一个有前途的途径,是经济模式由“线性”转化为“闭环”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转变之一.本文以“用后即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为代表,梳理了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共热解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和共热解技术的环境意义,并对共热解技术在塑料和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中的科学难题、技术瓶颈、政策缺失等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相较于塑料或生物质单独热解,共热解可以显著降低热解过程中的能耗,提高热解产物的产量和品质.塑料和生物质废弃物在共热解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是由于富氢塑料作为“氢库”向富氧生物质供氢,提高生物质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的稳定性,促进共热解反应的彻底进行.原料类型及掺混比、热解温度、热解速率和催化剂的加入均对共热解的协同效应和产物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调整共热解技术中原料配比和热解条件可选择性制备目标产物.共热解产物包括生物质炭、生物油和热解气等,共热解显著提高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和稳定性,增强其固碳和减排性能;此外,共热解能够增强热解气和生物油的热值和稳定性,综合提高热解...  相似文献   
15.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输变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从输变电环评的法律、法规出发,阐述了输变电环评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中应执行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与清洁生产、规划相符性、环境功能区划、公众参与等“6+2”原则,并结合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环境保护目标、公众参与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哈得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注水水量不够和蒸发池负荷过大的问题,哈得油田对蒸发池污水循环利用技术开展了论证和实践。通过对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哈得油田将外排污水回收循环利用,减少了清水用量,实现了哈得油田作业区污水零排放,为同行业开展污水循环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煤电行业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政策和标准总结的基础上,从发电技术发展及供电煤耗变化、污染物治理技术发展与污染物排放变化和机组结构发展与单机容量变化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实践,重点对不同阶段烟气二氧化硫(SO2)排放限值要求及脱硫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