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oil and gas charge history and accumulation phases were studied for Yingshan Formation of Yuqi block, and a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fluorescence thin section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ie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rock types in Yingshan Formation are micrite and calcarenite.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of cave, fracture-pore and fracture types, and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intermediate;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oil/gas charges, i.e. late Hercynian, Yanshanian, early Himalayan and middle Himalayan (Cenozoic). The most important charge periods are late Hercynian, early Himalayan and middle Himalayan;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is self source-lateral expulsion of hydrocarbon--multistage accumulation, or hydrocarbon sourced from and preserved in the same old rocks-long term expulsion of hydrocarbon -multistage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回剥技术对巴楚隆起构造沉降进行了定量方面的研究,作出了构造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认为巴楚隆起的构造沉降大致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沉降、晚古生代缓慢沉降或轻度隆升、中生代沉降停滞、新生代加速沉降的演化。通过对巴楚隆起构造沉降演化的解析,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认为巴楚隆起经历了六个阶段的演化,即前震旦纪的基底形成、震旦纪的克拉通内裂陷、寒武-奥陶纪的克拉通内蚴陷、志留-石炭纪的弧后蚴陷、早二叠世的拱张裂陷、晚二叠世-第四纪的前陆盆地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西中期抬升事件,前人称为"巴楚运动",认为发生于小海子组与标准灰岩沉积期之间。有研究者否认其存在,有人认为发生于小海子组与含灰岩段沉积期之间,有人认为发生于上泥岩段与砂泥岩段沉积期之间,多数研究者未提及。根据地表及钻井地层对比、地震资料解释追踪认为,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沉积之后发生一次抬升事件,依次剥蚀了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直至巴楚组。而后海水由塔西南向东、向北侵入,超覆沉积了玛扎塔格组砂泥岩段、含灰岩段和小海子组。该次运动发生的时间大致在早石炭世大塘期中、晚时之间,造成塔西地区由寒武纪以来的北倾斜坡反转为南倾斜坡,使寒武-奥陶系成熟烃源岩排出的烃类运移指向南转换向北。位于麦盖提斜坡和巴楚隆起上海西晚期形成的构造带,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现已发现了和田河气田、鸟山气田、巴什托油气田、亚松迪气田和海米罗斯东含气构造等。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系统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系统主体表现为逆冲断裂。断裂主要在两个层次发育:一是发育在基底,构成基底断裂带或基底软弱带;二是发育在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断裂带。玉北地区断裂系统由一系列呈北东东走向的断裂带组成,主要包括玉北7断裂带、玉北1断裂带、玉东1断裂带、玉东2断裂带、玉东3断裂带、玉东4断裂带等。单个断裂带往往由一条主断裂及其伴生的一组次级断裂组成。主断裂断面倾角上陡下缓,往深层在中-下寒武统盐岩层系中发生滑脱。主断裂和次级断裂常形成背冲型断裂组合,在剖面上构成"断垒"形态。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断裂带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期,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早幕(早奥陶世蓬莱坝期)、Ⅰ幕(早-中奥陶世鹰山期)和Ⅲ幕(晚奥陶世)3个幕次的活动,海西晚期断裂活动非常微弱。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变形特点,断裂系统和主不整合共同制约垂向构造分层。  相似文献   
15.
沙参2井实现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首次重大突破,推动了塔中油田、塔河油田及和田河气田的相继发现和大油气田勘探理论的持续创新,逐步建立起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对盆地下古生界成藏地质条件与典型油气藏综合研究表明,稳定的古隆起古斜坡、多套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体、充足的油源供给与多期成藏等要素的配置控制了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塔北沙雅隆起南坡受加里东-海西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了复式的缝洞成藏系统,受满加尔、阿瓦提两大生烃坳陷多期的油气充注改造形成了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单个缝洞型油气藏具有相对独立的油-气-水系统,平面上叠合连片含油气、不均匀富集;塔中卡塔克隆起下古生界具有典型的复式成藏特征,从寒武系往上部层系气/油比逐渐降低,油气富集规律相比塔北更复杂,总体表现出"平面分块、纵向分层、多点充注、相对高点富集"的特点;和田古隆起是具有优越成藏条件的早古生代三大古隆起之一,已发现了受不均一岩溶缝洞体控制、不均匀含油的玉北奥陶系油藏,但近期的勘探进程表明该区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尚不明朗.塔北沙雅隆起南坡及围斜区、卡塔克隆起及北坡顺南-古城地区是奥陶系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而顺托果勒低隆、麦盖提斜坡、塘古巴斯坳陷玛东冲断带和塔北、塔中-巴楚寒武系-奥陶系深层是重要的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同岗断裂封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巴楚隆起西北部同岗断裂构造带发育了同岗断鼻和同岗南断背斜两个构造圈闭,但对圈闭的有效性尚存在疑虑,尤其是同岗断裂的封堵性直接影响着同岗构造圈闭的有效性。本文采用断裂两盘岩性的对置关系、断面图、泥岩涂抹系数、断层面压力计算等方法综合评价了同岗断裂的封闭性。结果表明:同岗断裂的侧向封闭性总体较差,垂向封闭性属于中等~较好,纵向上,断裂的深部(下奥陶统顶界以下地层)封闭性好于浅部;平面上,断裂南段好于北段,封闭性自南向北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测井等资料, 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区内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白云岩, 其中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发育最好, 分布最广; 储集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 储集层物性中等, 其中洞穴型储集层普遍发育, 但充填严重, 裂缝-孔洞复合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好; 影响缝洞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溶作用及成岩作用; 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于于奇西部YQ2 -YQ3-YQ4 -LN13 井区一带。这为该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北部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储集层预测、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O1+2y)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资源潜力较大;O1+2y储集层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储集层物性中等,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位于YQ3井-S104井一带,盖层的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本区油气保存影响最大。于奇地区至少有4个油气注入成藏期,其中最重要的油气注入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成藏模式为自烃源区侧向排烃、多期成藏,其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图4表1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