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工业技术   3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21.
张振  李丹  陈辰  吴菁岚  应汉杰  乔浩 《化工进展》2023,(8):4153-4158
采用一种新型的吸附树脂RH-1从唾液酸(sialic acid,SA)生物转化液中分离回收SA。研究了SA在树脂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以及柱动态吸附和解吸的过程。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SA的吸附等温线,发现SA在树脂上的吸附容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符合Henry吸附模型(R2=0.998)。表面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SA在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拟合得到的表面扩散系数De为2.19×10-9m2/s,SA在10min内就可以达到吸附平衡。最后通过柱动态法回收转化液中的SA,考察了SA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在树脂上的穿透曲线,水作为洗脱剂,回收得到的SA收率≥99.8%。用水就能实现SA的分离回收,为SA的绿色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2.
后摩尔时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延续摩尔(More Moore)和超越摩尔(More than Moore)两条路径,延续摩尔通过新材料新范式,沿着摩尔定律进一步将线宽逐渐微缩至3 nm甚至进入埃(?)量级,超越摩尔则是采用异质异构三维微纳集成的途径来满足下一代电子高速低功耗高性能的需求。异质异构集成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半导体特性使得系统性能最优化。射频三维微纳集成技术推动高频微电子从平面二维向三维技术突破,成为后摩尔时代高频微电子发展的重要途经。射频三维微纳异质异构集成技术利用硅基加工精度高、批次一致性好、可以多层立体堆叠等特点,不断推动无源器件微型化、射频模组芯片化、射频系统微型化技术发展。本文介绍了射频三维微纳技术发展趋势,并给出了国内外采用该技术开拓RF MEMS器件、RF MEMS模组以及三维射频微系统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323.
构建了用于检测布匹经纬位置的整体设计方案,基于设计方案对系统的关键硬件如光学成像模块、前端采集模块、位置测算模块等进行了选型和设计,基于Microsoft Visual C++6.0平台开发了用于控制硬件系统的软件。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对布匹经纬位置具有很好的定位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24.
实现钛合金与Zr O2陶瓷的生物相容性连接对于扩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n–Zr钎料成功实现了Ti–13Nb–13Zr合金和Zr O2陶瓷的连接。运用SEM、EDS、XRD分析了TNZ/Zr O2接头的界面组织与反应产物,通过剪切试验测试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并研究了Zr含量对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NZ/Zr O2接头典型界面微观组织为TNZ/Ti6Sn5/β-Sn+Zr(s,s)+Zr Sn2/m-Zr O2/Zr O2,其中m-Zr O2可以促进陶瓷与钎缝的冶金结合。随着Zr含量的增加,钎缝中Zr(s,s)含量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增大,Zr Sn2相含量也相应增加,而β-Sn在钎缝中的占比逐渐减小。剪切试验表明,当Zr含量为6%(摩尔分数)时,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达到最高,为25.6 MPa。接头的断裂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325.
周理  陈辰  张镨 《工业计量》2023,(3):84-88
“十三五”以来,中国已在天然气能量计量溯源技术、测量技术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实施能量计量提供技术保障。为此,分析了天然气流量量值技术、发热量测试技术、能量测量技术和能量计量关键设备国产化技术现状,介绍了国内在能量计量运行管理方面已成功实施的典型案例。结果表明:国内天然气能量计量溯源体系及测量技术基本满足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的要求;能量计量配套仪器仪表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结论认为,持续提升天然气能量计量溯源技术水平,继续加大国产化智能计量仪器仪表研发力度,积累管网能量计量管理运行经验,展望能量计量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