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文以印染废水二沉池的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臭氧+活性炭等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研究。对比发现,经过单独臭氧处理后,COD值去除率不足30%,且色度较高,而加入活性炭后处理效果明显改善。对活性炭加入量、活性炭预处理程度、pH值以及废水在反应器中的总停留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COD值在300~400 mg/L、pH值7.5、色度500倍的二沉池出水,在不调节pH值的情况下,按照活性炭投加量5 g/L与臭氧同时加入,在臭氧预处理15 min(浓度约4 mg/L),总水力停留5 h后,出水COD值稳定在100 mg/L以内,色度低于100倍,满足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高温天气的影响,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宽窄接缝混凝土的裂缝、破损病害发生频率较高,为此研制了满足运营高速铁路宽窄接缝修复施工要求的聚合物混凝土材料,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铁德禹特大桥宽窄接缝病害整治工程,并从工程概况、施工工艺、修复材料、施工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宽窄接缝混凝土伤损修复施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与有力推手,实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资源融合与创造价值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充分呈现出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与完善综合素质、不断追求更高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呈现出以赛促教的良好风尚,结合学科前沿与行业商业痛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大赛在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很好地实现了以赛促创的新局面,学生通过参与大赛激励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创新创业技能,有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独特的地理区位与多民族文化的聚集,区域内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与边防的安全。以云南省为例,依据2005—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通过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演变与分析地域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结果表明:在此12年间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逐年增长、增长量也在逐年加大,各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绝对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收入地区主要集中于滇中地区,滇南地区呈现出强劲的高增长态势,滇西北地区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由此认为,加大对滇西北地区农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地域特点精准扶贫,有效改善农业环境,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子标准,要想顺利推进研制工作,必定离不开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支撑.从"企业"和"院校"层面出发,通过对全国测绘单位和高职院校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得出部分重要结论,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的制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星云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对星云湖流域土地利用信息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体与裸地7种土地类型近30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信息,并与湖泊水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星云湖流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种土地类型均有明显变化,流域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5种。建设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显著,主要占用耕地与草地;草地与裸地面积在逐步减少,大量草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水体面积在小范围内波动,林地覆盖范围变得破碎化;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流入来源是草地与林地,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2)星云湖在1995年前各项水体污染指标变化不明显,为Ⅲ类水质;2000年开始水体污染指标逐步增加,水质类别下降为Ⅳ类,2005年后水体污染指标增加明显,水体恶化显著,水质下降为Ⅴ类,处于中度-重度富营养状态。3)星云湖流域耕地、建设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与水体污染均有强烈的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星云湖的水质恶化可能是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的共同作用结果;草地与裸地同水体污染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透水性下垫面对污染物具有明显截留、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和石漠化严重省区之一,石漠化面积在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在逐步恶化,亟需采用遥感技术对石漠化进行快速监测。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对滇东南岩溶山区的岩溶地貌、区域断裂构造及岩性分布等地质环境特性进行探测与分析,剖析了研究区岩溶石漠化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岩溶地貌类型与石漠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严重石漠化现象多发生于峰丛洼地与峰林洼地,无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区域多处于岩溶山地、岩溶槽谷与岩溶平原,在岩溶丘陵与岩溶盆地中存在一些轻度和中度石漠化现象;区域断裂构造对石漠化的发育空间与分布区域有重要影响,石漠化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红河断裂、开远—丘北断裂与广南—富宁断裂包围的区域,在小江断裂和弥勒—罗平断裂中间地区也存在着一些连片状的石漠化区域,小江断裂以西的地区多为无石漠化区域;岩性类型对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无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多分布于非碳酸盐岩地区,石漠化主要集中于碳酸盐岩地区,在纯灰岩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多为强度和中度石漠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