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3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622篇
工业技术   1574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718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23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7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采用挤压金属质点逆向追踪方法,分析了铝合金空心型材挤压过程中型材横断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挤压过程中质点在分流孔内流动时的温度变化对模孔出口处型材横断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影响较大,而在焊合室内和模孔内流动时,温度变化对模孔出口处型材横断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影响较小;挤压过程中各项热流作用对型材横断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摩擦热、塑性变形热以及金属与工模具间的传热;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和挤压工艺参数合理化,可使空心型材横断面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30%的Si Cp/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与基体界面结合状况较好,Si C颗粒在铝基体中基本上分布均匀。经490℃、2 h固溶处理和170℃、8 h人工时效后,Si Cp/2024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09 MPa、325 MPa和4.9%,基体中存在大量的纳米析出相为S'(Al2Cu Mg)。随Si C颗粒加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其断裂方式为基体开裂和界面处撕裂。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在580℃下制备了35%(体积分数)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复合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压烧结后复合材料的析出相的微观结构以及析出相在热处理过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压烧结后复合材料中存在许多粗大析出相颗粒,包括Al4Cu9,Al2Cu,Al18Mg3Mn2,Al5Cu6Mg2和Al7Cu2Fe。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粗大析出相颗粒逐渐回溶到Al基体中,当固溶温度达到510℃时,粗大析出相颗粒几乎全部回溶到基体中,但还存在少量的难溶相。复合材料经510℃固溶2 h+190℃时效9 h后,除了少量的难溶相,许多圆盘状纳米析出相Al2Cu和棒针状纳米析出相Al2Cu Mg弥散分布于基体中且与基体的界面为错配度较小的半共格界面,圆盘状纳米析出相的直径为50~200 nm,棒针状纳米析出相长度为100~150 nm。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叶片的锻造工艺成型和模具设计缺乏系统的、精确的理论分析手段,而主要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反复试验的工艺现状;对某叶片用材料1Cr12Ni2W1Mo1V合金在高温变形中的组织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计算包含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量的函数,揭示了变形温度、等效应变和等效应变速率对晶粒尺寸演化的影响规律。将晶粒尺寸公式嵌入MSC.Marc软件的ugrain子程序来模拟热模拟压缩试验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压头往下运动,晶粒逐步被细化,区域性分布逐步明显;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晶粒尺寸分布越来越不平均,区域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粒尺寸的随机选取点的预测值与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73%。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模具设计制造人才的需求量增多,促使高职院校探索和构建系统化的实训平台,首先明确实训课程标准,然后从模具加工工艺平台、制造平台、规范化拆装工作台、检测训练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一体化实训平台的构建方案,对类似课程实训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阐述了高校3D打印技术应用于模具课程的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具体的策略与方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模具课程教学中,可以产生更直观的视觉效果,能促使模具课程获取更良好的教学成效,为高校3D打印技术的模具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采用金属包覆材料反向凝固成形工艺制备外径为8.5 mm、芯材为d 2.12 mm×7 mm绞线的黄铜包覆纯铜绞线复合材料,研究制备参数对黄铜包覆纯铜绞线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包覆层金属填充状态和界面结合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复合腔黄铜熔体温度和较低的牵引速度,有利于防止复合材料表面缺陷的产生,改善表面质量;而较低的复合腔黄铜熔体温度和较高的牵引速度,有利于降低复合界面铜、锌原子的扩散和界面反应速率,有效减小铜绞线表面熔蚀程度。在复合腔中黄铜熔体与绞线的接触长度3mm、复合腔黄铜熔体温度1000~1020℃、牵引速度60~90 mm/min、结晶器冷却水流量400 L/h的条件下,制备具有良好表面质量和冶金结合界面的黄铜包覆纯铜绞线复合材料,黄铜包覆层的填充率达98%以上,抗拉强度为250~278 MPa,断后伸长率为39.1%~43.1%,电导率为53.1%~57.3%IACS。  相似文献   
998.
谢康德 《硬质合金》2018,(3):219-225
近年来,难熔金属W、Mo管材因其高熔点、高强度、热膨胀系数低、电阻率低、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溅射镀膜行业、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领域。本文从难熔金属W、Mo管材的应用着手,重点分析了目前常用的W、Mo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挤压、锻造、旋压、热等静压、等离子喷涂、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的工艺特点、管材性能优势及应用方向,提出了今后难熔金属W、Mo管材技术研发方向。应用于平面显示、太阳能光伏等行业的大尺寸高纯Mo及Mo合金管状溅射靶材,是难熔金属W、Mo材料最为重要的高端应用发展方向;我国在大尺寸W、Mo及其合金管靶制备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与装备投入。  相似文献   
999.
在U71Mn钢表面,分别以激光功率和移动速度作为单因素变量进行激光熔凝试验。结果表明,在功率为1300 W、速度4 mm/s时,相变硬化区硬度达到最大,为1079 HV,是基体的3.6倍。熔道由熔凝区、相变硬化区、热影响区和基体四个显微区组成。  相似文献   
1000.
制备了具有不同SnCl2摩尔分数的Bro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3-(1-吡啶基)丙磺酸-氯化亚锡离子液体([3-(1-Py)-(CH2)3-SO3H]Cl-xSnCl2),x为Lewis所占的摩尔分数。用吡啶探针红外光谱作为表征手段,比较了不同x值催化剂的酸性强度变化,并将其应用于对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丁醚)酯的合成反应。考察了x值、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对精制产品用1HNMR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x=0.5时,该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最高。以[3-(1-Py)-(CH2)3-SO3H]Cl-0.5SnCl2为催化剂,对苯二甲酸(PTA)和二乙二醇丁醚(DGBE)的摩尔配比n(DGBE):n(PTA)=2.3:1,催化剂用量为4.0%(PTA质量),带水剂正丁醚用量为60.0%(PTA质量),反应时间为2.5h,搅拌转速300r/min时,产品的酯化率高达99.43%。催化剂在不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循环使用5次。 关键词:双酸性离子液体;对苯二甲酸; 二乙二醇丁醚 ;对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丁醚)酯;增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