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钢水定氧中共沉淀法制备MgO-PSZ粉末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氯离子检验、激光粒度分析、XRD等手段对共沉淀法制备MgO-PSZ粉末工艺中洗涤条件,煅烧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稀氨水洗涤,洗涤次数越多,制得粉末的粒度越细小,适量次数的洗涤不会影响成分的偏离.球磨工艺可以明显消除前工序引起的团聚,是粉体制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艺.煅烧可以基本除去残留的氯离子,粒度最佳的煅烧温度是800℃,保温时间为2 h,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保温时间会引起微烧结.模拟试验发现粒度均匀细小有利于提高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22.
为开发平板式汽车ZrO2氧传感器的保护层,以MgAl2O4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适合于ZrO2氧传感器电极保护的多孔复合保护层,并对其气孔率和抗热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中造孔荆含量增多,其气孔率增大,附着强度降低,当造孔剂含量为4%~6%时,满足了多孔性保护层的要求,并且也能保持较好的抗热冲击性。  相似文献   
23.
为了有效利用荔枝核废弃资源,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应用于纯棉针织物染色。首先选用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剂D对纯棉针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优化了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前后纯棉针织物的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然后优化了该纯棉针织物用荔枝核天然染料小浴比染色工艺,最后通过后媒染和抗氧化剂处理,提高了荔枝核天然染料的各项色牢度。结果表明:荔枝核天然染料染色纯棉针织物具有较高的染色K/S值,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在3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4级。最佳改性工艺:改性剂D 30 g/L,氢氧化钠10 g/L,80℃,30 min;染色工艺:染色pH值为7,元明粉用量0 g/L,90℃,60 min。  相似文献   
24.
25.
电力网的功率分布情况,主要取决于负荷位置的分布。在电力网的各种运行方式下进行功率分布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选择供电方式,使电网实现合理供电半径,合理调整负荷。目前由于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家庭,低压电网各用户单相用电设备由原来的各户80瓦(每人按16瓦)峰值电力,约可增加到500瓦(每人按100瓦),是原来的5至6倍。为了适应新负荷的增长需要,并与远景电力发展相配合,极应改变目前低压电网供电质量差、  相似文献   
26.
ZrOz基电化学NOx传感器是对柴油机尾气中NOx含量进行检测的重要元件。文中研究了NOx传感器用非活化电极浆料配方,通过调整配方中的造孔剂含量和Au含量,比较传感器的氮氧化物测量泵电流Ip2的零点偏移量,得出造孔剂含量为4%、Au含量为0.4%~O.8%的浆料配方满足NOx传感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7.
炼钢过程中钢水氧含量的准确测量关键在于定氧半电池,其参比电极粉以Cr2O3和Cr粉末为主要原料。研究Cr2O3和Cr粉末的混合比例,并进行相应的装配前预处理,以制备适用于低氧端测试的半电池参比电极粉。结果表明,为保证参比气氛氧分压的稳定,参比电极粉中cr必须过量;采用球磨混合方式,通过预烧结处理的参比电极粉,可有效防止高温烧结团聚现象,提高定氧电信号的测量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
保证轧辊的原始辊型是计算精确热态辊型的基础。以某钢厂2 250mm热轧宽带钢精轧机组轧辊原始辊型保持为研究背景,研究了轧辊下机温度、磨前强度、磨削热、磨后空冷温度对热轧轧辊原始辊型精度的影响。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后,磨削后的原始辊型精度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9.
平板式汽车氧传感器在节能环保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将丝网EBSU技术应用到平板式汽车氧传感器的制作中已经得到认可。本文将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对制作平板式汽车氧传感器时丝网印刷的各种参数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介绍了热轧生产线切头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并针对该设备存在的切尾长度不稳定等问题对硬件检测系统进行了完善,同时对部分控制程序进行重新编写和修改,对控制参数逐步优化。改进后的效果明显,切尾长度基本稳定和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