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制冷剂流经短管节流件时具有两相临界流动非均匀性、非平衡性的特点并存在阻塞情况 ,而影响质量流量的主要参数有上游压力、下游压力、过冷度或干度以及短管几何尺寸等 .近年来有关制冷剂流经短管节流件的两相流动模型主要有由实验结果直接关联的半经验模型和基于一些假设而建立的分析模型 ,而它们都是针对某种工质而言的 ,不适应当前空调制冷及热泵系统所采用的工质种类较多的状况 .因此 ,建立普适性好、在热力学参数变化较宽的范围内仍有较高精度的质量流量模型是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自助终端类产品被广泛应用,消费者通过人机界面来操作整个使用过程,因此人机界面研究对自助终端类产品尤为关键,直接决定着产品整个使用过程和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3.
14.
循环温升保持45℃,热源进口温度范围为10—45℃的热泵工况下,建立了基于控制换热器窄点温差的热泵循环模型,对小温度滑移混合工质R125/R290(质量配比25/75)及大温度滑移工质R125/R600a(质量配比10/90)的热泵循环性能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R125/R290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h随名义蒸发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对于R125/R600a,COPh却变化平缓。同时两种混合工质的排气温度和冷凝压力均在系统安全运行范围之内。结果表明:对于小温度滑移工质R125/R290更适合于低温热源工况,大温度滑移工质R125/R600a则更适用于高温热源工况。  相似文献   
15.
高龙  范晓伟  马富芹 《节能技术》2007,25(6):497-500
微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研究进程制约着紧凑式微小通道蒸发器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针对HFC134a在1.0 mm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研究,设计并建立了开放直流式实验装置;在对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局部饱和温度沿管长呈线性降低的假定;表明了压降对换热系数的较大影响,最后对实验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设置三角形阻流件的水平矩形通道内传热强化机理,采用k-ε两方程模型以及SIMPLE算法,对Re在1500~35 000范围内,流体流过该通道时的流动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当Re>8 000时,阻力系数,随着阻流件顶角α的增大而减少;当Re≤8 000时,阻力系数,随顶角α和Re数的变化不明显;阻力系数.厂随着阻流件的高度h的增大而增加;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与不设阻流件的光滑通道相比,设置阻流件通道的Webb性能因子田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纯工质水平管内凝结换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混合工质,纯工质(单一成分制冷剂)不存在温度滑移、系统泄漏时的成分变化等问题,在制冷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纯工质水平管内凝结换热特性对其及其混合物在制冷、空调、热泵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外对纯工质在水平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研究,分析了凝结换热关联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常物性流体在通道内的周期性充分发展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二维数值计算分析。所研究的通道是由两平行平板布置于中心线位置的一系列折流板构成。平行平板保持温度恒定,折流板则分成完全导热和绝热两种情况,对不同几何参数,Re数和Pr数下的流动和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文章还给出了系统流函数图和局部换热系数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会议室内CO2浓度的动态特性,分别采用定风量、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控制等三种方法,对会议室内进行新风控制系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CAV空调系统不随室内CO2浓度变化而实时改变新风量,不利于在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前提下节省新风能耗;PID控制能消除稳态误差,但超调大,过渡时间长,在工况变化较小的情况下,能满足一定的控制要求;对于对象延迟、工况变化较大的场合,模糊PI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跟踪室内CO2浓度,合理地控制新风量,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综合控制效果比CAV空调系统和PID都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环保混合制冷剂R744/R600a应用于热泵系统的可行性,在直热式水源热泵系统实验台上对R744充注质量分数在3%~11%的五种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744充注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热泵系统的COP_h、制热量和排气温度等性能参数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热泵名义工况下,混合工质的最优R744充注质量分数为7%,其对应的系统COP_h和制热量相比R600a系统均明显提高,而其排气温度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