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9 毫秒
21.
22.
23.
为提高卷烟行业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卷烟营销智能客户拜访策略。在构建卷烟客户价值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K均值聚类机器学习算法对零售客户进行分类,合理设置LKH超启发算法和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参数,对客户经理拜访路径进行最优规划和智能导航。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卷烟营销智能客户拜访策略显著提高了客户经理人均拜访户数、商户满意度,大大缩减了户均在途时间和商户拜访服务覆盖周期。文中提出的策略有助于推动卷烟营销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24.
胡红春 《电力建设》2000,21(10):22-24
三峡至万县Ⅰ回500kV送电线路工程是华中与西南联网的第1条超高压线路,该线路所经的鄂西地区(指宜昌、秭归及巴东等地,以下同)与湖北其他地区相比高山大岭多、山势陡峭,海拔较高。通过沿途调查收资及分析计算,确定该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冰厚取10mm,局部按20mm覆冰验算是合适、安全的。在线路终勘定位时应尽量选择有利路径和塔位,避开高海拔重冰区并注意微地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26.
特高压直流线路在30 mm重冰区的导线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冰区线路投资巨大,其导线方案对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大影响。根据向家坝-上海±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要求,结合重冰地区环境恶劣、交通困难、人烟稀少等特点,对30 mm覆冰地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方案进行了探讨,建议在重冰区可适当减少导线分裂根数,以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27.
冰害、冰闪和舞动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红春 《电力建设》2005,26(9):31-0
2005年2月,我国中南地区出现了严重冰害,造成多条输电线路发生倒杆、断线等重大事故,原因:(1)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鄂西北地区、荆门、宜昌市、秭归县等地出现了持续0℃以下低气温。(2)覆冰资料匮乏,对覆冰微地形气象现象认识不足。建议位于易覆冰或易舞动区的线路,按重冰设计,以增强线路抗覆冰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8.
条码技术自89年在全国开始推行以来,经过近10年时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全国已有5万多家企业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50多万种商品采用了通用商品条码,数千家商场采用了条码扫描销售(POS)系统c为了配合条码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国各省的条码主管部门相继开展了条码印刷资格认可工作,一大批印刷企业获得了条码印刷资格认可证书,并且也印刷了大量的条码成品,这中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随着通用商品条码的推广普及,原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年5月17日批准发布、1992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通用商品条码》,已越来越不…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零售、金融、安全、自动驾驶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提出了一套在复杂场景条件下可行有效的卷烟烟盒图像识别框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营销活动或陈列活动中的卷烟烟盒图片的自动化识别。本论文提出的框架包含基于可见区域实例分割的烟盒位置检测、烟盒区域正则化和烟盒规格识别几个关键性步骤,构建了鲁棒性强、精确度高的卷烟烟盒图像识别方法。在大规模测试数据集上,其中包括陈列条件、拍摄条件等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烟盒图片模糊、角度大、遮挡、玻璃反光、部分遮挡、随意摆放,以及部分不同规格的烟盒图像外观差异微小等场景,本论文的方法都表现出了稳定的识别能力,平均识别精度超过95%,达到了在实际应用场景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30.
纳米阻燃聚丙烯专用料技术通过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19日,由中国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厂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纳米阻燃聚丙烯(PP)专用料技术,通过了湖北省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先进合理,具有原创性,实现了阻燃功能与增强、增韧的集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