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针对具有离散自振频率的三自由度系统,提出一种修正的矩阵摄动解方法,推导了同时考虑惯性耦合及气动刚度的特征值实部修正解。该修正解表明,考虑惯性耦合后系统稳定性与多项气动力参数相关,稳定性判断较为复杂,但在一些常见条件下可得到简化的实用判断式。以某D形覆冰六分裂导线为例,通过与数值解的对比验证了该修正解的准确性。对该修正解的分析表明,附加质量主要通过重力刚度、惯性耦合的作用改变特征值实部数值,从而影响系统的舞动稳定性,且这两种作用均存在与气动力的耦合。最后,基于该修正解对输电线路常用的双摆防舞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给定风攻角的双摆防舞器能够有效抑制舞动,但若风攻角及气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则可能失去防舞效果。该修正解提供了一种分析附加质量对舞动稳定性影响机理的方法,对输电线路防舞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基于自适应BP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荷载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传统的BP神经网络中引入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算法,通过多次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学习速率和动量系数等网络 关键参数的取值;分析了学习速率、动量系数等网络参数对网络收敛速度和输出精度的影响;探讨了训练样本容量与网 络识别效果的关系.分别使用挠度、挠度曲率、应变和应变曲率作为输入参数对桁架桥梁荷载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以挠度 曲率或应变曲率为输入参数的网络识别效果明显优于以挠度或应变为输入参数的网络,以应变为输入的网络识别效果优 于挠度的情况;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算法有效避免了网络训练过程中误差曲线振荡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 ,网络关键参数的最优取值改善了网络的收敛速度和输出精度  相似文献   
63.
基于位置和程度指标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提出基于动、静态数据融合的位置指标和完全基于频率的位置指标,并采用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的新型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特点是在网络迭代过程中根据网络学习误差来调整学习速率的取值,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BP网络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和收敛速度慢、学习效率不高的缺点,进一步讨论了参数输入方式对网络识别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两步诊断法和一步诊断法进行损伤识别.结果显示,两步诊断法对损伤位置和程度的识别正确率较高,而一步诊断法识别效果却不令人十分满意;减少位置指标和程度指标的输入个数对损伤识别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基于降阶模型的斜拉索振动的半主动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模态降阶理论,获得了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的降阶模型,有效地缩减了系统的自由度.根据ER/MR阻尼器特性和主动控制中LQG控制理论,建立了面向速度剪切的半主动LQG控制方法,并获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本文设计了神经网络的观测器,使用的传感器数目大大减少,根据智能控制理论,设计了神经网络控制器,并提出采用该神经网络作斜拉索半主动控制的控制算法.振动仿真的结果表明,经过离线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观测器和控制器,有效地抑制了斜拉索的振动.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利用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得到的风荷载时程,对大剧院大跨椭球面屋盖和圆锥面幕墙结构进行风振响应时程分析,总结了该组合结构位移风振响应和加速度风振响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66.
内配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于内配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对其相对于普通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所表现出的常温及火灾后优良的力学性能更是研究甚少。通过建立合理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内配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常温及火灾后受力机理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7.
X形超高层建筑层风激励谱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形超高层建筑刚性模型多点同步测压风洞试验,研究高层建筑风荷载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平均值、均方根值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与矩形高层建筑均方根升力系数进行比较.提出X形高层建筑顺风向与横风向动力风荷载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干函数的计算模型,并根据风洞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类似高层建筑顺风向与横风向动力响应的频域计算.  相似文献   
68.
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静力凝聚模型 ,结合一建筑实例对非对称双塔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并同未设连体时的双塔结构的结果进行比较。还比较了在考虑水平双向地震输入时 ,无连体、连廊刚架两端橡胶垫连接不同的刚度时和两端刚性连接时这三种情况下的主结构和连体的随机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69.
对不同开洞工况下的超高单层厂房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研究不同开洞工况对厂房纵墙内外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给出风压体型系数沿纵墙长度方向的变化规律并与规范值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山墙单一开洞时,对外风压分布影响不大;当两端山墙均开大洞时,纵墙内外表面风压沿来流方向衰减较快;山墙单一开洞会导致纵墙所受的极值风压增大,靠近开洞山墙的纵墙端部受风荷载较大,可以称之为端部效应;对山墙单一开洞厂房,纵墙在近开洞的端部区和其他区的最不利负风压(吸力)分别出现在0°(开洞墙面为正迎风面)和15°风向角;对于两端同时开洞工况,两端部区最不利负风压(吸力)出现在45°和135°风向角,非端部区则出现在150°风向角;所有工况中以较小开洞工况受力最为不利;对于迎风端部区排架水平受力最不利的工况为两端山墙都开大洞的情况。  相似文献   
70.
本文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在有限元建模的基础上,直接采用风洞试验的数据,以台州市体育中心为例,计算了大跨网架屋盖结构的竖向位移风振系数。计算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具有准确、有效的特点,从计算结果中得出了一些大跨屋面位移风振系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