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解健  马伦  杨晓辉  楼文娟 《电工技术》2019,(15):122-125
大档距多分裂导线翻转扭绞故障时有发生,为此设计并研制了一套研究分裂导线扭转特性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依据分裂导线力学基本关系并结合量纲分析法,建立双尺度模型相似关系,以某680 m档距的四分裂实际线路为例,通过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扭矩 扭转角关系曲线分别着重研究分裂导线间隔棒数目、导线垂度(张力)参数对扭转刚度和翻转倾覆扭矩的影响,可为分裂导线防翻转倾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光滑圆柱的气动力系数和绕流特性,在均匀流中进行不同风速下的测压风洞试验,试验获得了阻力系数、升力系数、表面风压分布、风压相关性系数、斯托罗哈数等随雷诺数的变化特征,并将试验结果与以往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升力系数的脉动值大于阻力系数的脉动值,说明涡脱造成的横风向激励比顺风向紊流激励剧烈;雷诺数位于临界区域时,圆柱表面风压分布呈现出对称-不对称-对称的变化过程,反映了由层流分离转化为湍流分离的全过程;在雷诺数为352000时呈现一侧为层流分离、另一侧为湍流分离的临界流态,风压呈现出左右不对称的单边泡形式;获得层流分离和湍流分离时的表面风压相关性分布特征,层流分离时圆柱同一侧的风压测点均呈较强的正相关,而湍流分离时在分离点前的区域相关性较强,分离点之后的区域相关性较弱;层流分离的升力系数谱有显著的峰值,表明尾流是规则的漩涡脱落,而湍流分离的升力系数谱没有明显峰值,表明尾流是随机的漩涡脱落。  相似文献   
23.
大型双曲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大型冷却塔的内表面风压,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计算,分别采用可实现的κ-ε湍流模型和多相流模型计算由外风场作用和冷热空气自循环系统产生的内压,并分析这2种内压沿高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进行2种内压的合成计算,最后给出冷却塔内压的建议值.计算结果表明:外风场作用产生的内压随高度和纬度变化明显,自循环系统产生的内...  相似文献   
24.
雷暴冲击风作用下高耸输电塔风振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考虑雷暴移动的冲击风风场模型,将非稳态高斯过程的冲击风脉动风速表达为稳态高斯过程和调幅函数的乘积,联合运用FFT算法和谐波叠加法模拟了冲击风水平方向脉动风速.通过风洞试验得到输电塔风载体型系数.采用准定常假设,并考虑到风向不断随雷暴的移动而改变,提出了作用于输电塔的雷暴移动冲击风风荷载模型.采用Runge Kutta法分析了输电塔在冲击风荷载下的风振响应.针对冲击风过程的非稳态特性,采用多样本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输电塔响应动力放大作用,着重探讨了不同尺度的冲击风对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变化规律.冲击风尺度变化对输电塔响应影响较大,但对动力放大系数影响不明显.当冲击风的最大风速为60 m/s时,位移动力放大系数为1.4左右.  相似文献   
25.
借助刚性模型风洞动态同步测压试验,对矩形建筑双幕墙的内幕墙和外幕墙的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测点风压时程及其概率密度分布,并基于测点风压的第三、四阶矩统计量对风压的非高斯特性进行描述,结合峰值因子的取值,给出划分高斯和非高斯区域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对矩形建筑双幕墙的内幕墙和外幕墙进行了分区.分析表明:矩形建筑双幕墙的风压脉动为非高斯性的区域主要为内幕墙的拐角分离流区域,而外幕墙由于内外压平衡的原因,其拐角区域的风压脉动特征则基本符合高斯性,在幕墙结构设计时,应提高非高斯区域的风压峰值因子的取值.  相似文献   
26.
针对钱江四桥实时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AR模型、ARMA模型以及灰色系统的GM(1,1)等随机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并对各模型进行了不同步长的预测研究. 结果表明,当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参数后,预测和实际监测结果十分吻合.各个模型进行比较后发现,灰色模型只需要少量原始信息,而且它的短步长预测效果优于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误差都会随预测步长的加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7.
采用ER阻尼器作斜拉索半主动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ER/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斜拉索进行振动控制,并进行了振动控制试验。该算法建立在离散时间系统的基础上,并考虑了EP/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首先通过模态降阶的理论,减少了系统的自由度数目,使系统更易于控制。在阻尼器采用Bingham模型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应用更符合阻尼器实际力学特性的双粘性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然后在试验室建立了缩尺比为1∶12的一根12m长的斜拉索试验模型,考虑到ER阻尼器与MR阻尼器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选用ER阻尼器作为作动器,完成了斜拉索半主动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8.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进行了屋盖表面风荷载数值模拟,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加设女儿墙后的屋盖进行了CFD建模与计算,结果显示加设女儿墙可有效降低屋盖悬挑部分的最大风压和弯矩,并使屋盖上表面风压均匀化,可改善屋盖结构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29.
大跨单层球面网壳的风振系数及其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某工程的单层网壳结构方案,采用其风洞试验数据,通过有限元方法在时域内进行三维风振分析,获得了钢网壳24个风向角下的竖向风振系数值,并通过对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分析,确定了风荷载的不利风向角。同时考虑到钢网壳在风荷载作用下,不仅产生竖向风振,并且存在水平向风振,计算了不利风向角下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系数。进一步进行了该网壳结构在各种参数工况下风振系数的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振系数随风向角变化敏感,在抗风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一规律;斜杆的使用大大减小了单层球面网壳的风振系数值;边界约束条件对风振系数的影响不大;结构阻尼比对竖向风振影响比水平风振响应更明显,阻尼比增大,风振系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这些结论可为单层网壳结构抗风设计、防灾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由大跨度柔性屋面、透明玻璃幕墙及金属板围合而成 ,并有部分敞开及大挑檐 ,无法从规范及现有研究成果得出设计风荷载。该建筑风洞模型试验结果提供了有关的技术参数。文章详细描述了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得出了可以直接用于设计的风荷载值 ,为结构设计的安全、经济及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