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在高压浓相输送实验台上利用氮气进行了褐煤粉输送实验,考察了褐煤粉含水率对输送压损特性、质量流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小波分析理论对输送压损信号进行了分析,根据差压波动不同频率段的能量、波幅和方差等特征参数,并结合褐煤粉不同含水率下的输送特性及煤粉的表观形貌分析,进行系统输送稳定性判别. 结果表明,随煤含水率增大,其输送压损和质量流量减小,输送稳定性明显下降,压损呈周期脉冲. 含水率低于5.36%时,系统输送特性良好,含水率为5.36%~8.56%时,系统不稳定,含水率超过8.56%时,系统稳定性急剧下降,并经常堵塞. 差压信息的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含水率褐煤粉的输送过程中,当差压信号的能量、波幅和方差主要分布在低频段时,输送过程较稳定,当这些特征参数向高频段转移时,输送稳定性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2.
废酸流化床法再生技术可高效回收酸和金属离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自行搭建的流化床热态实验装置,并结合SEM、离子色谱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密相区温度、初始床料粒径对废混酸(HNO3+HF)中酸与金属离子再生回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化床法可有效实现废混酸中酸和金属元素再生回收,金属氧化物在床料表面附着量随流化床密相区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50℃时达到峰值,继续升温后附着量小幅降低,同时增大床料初始粒径,金属氧化物在床料表面附着量将大幅提高;NO x 、HF生成量随流化床密相区温度的升高而增加,750℃时达到峰值,继续升温后大幅回落,同时随着床料初始粒径增大,NO x 生成量将小幅降低,而HF生成量峰值对应的密相区温度变化到800℃。  相似文献   
33.
在输送压力可达4.0MPa,固气比高达450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粉煤高压浓相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输送差压、浓度和速度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固气比等气力输送特征参数的影响,用信息熵分析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压力波动时间序列,探讨流动稳定性和流型变迁过程中信息化趋势,建立信息熵和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输送差压增大的过程中,固气比和Shannon信息熵均增大;气体流量与Shannon信息熵和固气比之间呈现较好的规律性;不同流动形态的Shannon熵差异较大,不同流型之间的Shannon熵区分度较好。Shannon信息熵分析为研究高压浓相气力输送流型及其转变特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燃煤电厂烟气中存在的微量SO_2对胺基CO_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及循环特性有不利影响。利用固定床反应器,针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胺基CO_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特性及其在含SO_2气氛下的失效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红外光谱、有机元素分析、BET等测试手段,研究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胺基CO_2固体吸附剂在反应温度50℃时具有较好的碳酸化反应特性和循环特性。当反应气氛中存在SO_2时,由于生成了不可再生的亚硫酸/硫酸盐类物质而导致胺基活性位损失,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吸附剂的脱碳性能,但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提高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竞争性。  相似文献   
35.
对120 t/d城市污泥循环流化床焚烧炉飞灰中重金属迁移富集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污泥、飞灰及不同温度、取样点的飞灰中Cr、Mn、Ni、Cu、Zn、As、Cd和Pb 8种重金属迁移富集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飞灰、底渣及入炉污泥中主要化学成分为Si O_2、Fe_2O_3、Ca O、Al_2O_3和P_2O_5,"Si0_2-Ca O-Al_2O_3-金属氧化物"体系构成了重金属吸附的载体,也为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吸附提供了活性空间。Cd、As为易挥发性重金属,在炉膛内挥发的Cd、As及其化合物蒸气在503℃和475℃时几乎全部富集于飞灰颗粒;Cr、Mn、Cu、Zn主要通过夹带富集于飞灰颗粒,它们在尾部烟道不同温度区域飞灰颗粒上的富集程度相当,为难挥发性重金属。  相似文献   
36.
在输送压力可达4.0 MPa,固气比高达500 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粉煤高压浓相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输送差压、充压风量和流化风量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气力输送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的质量流量随着输送差压和充压风量的增大而增大;输送压力越高,差压的变化对煤粉的质量流量的影响越显著;固气比随着输送差压和充压风量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流化风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输送压力越高,固气比越大;保持进入发料罐的气体总量不变,当Qf<0.55 m3/h时,充压风量的变化对输送参数的影响主导作用,当Qf>0.55 m3/h时,流化风量的变化对输送参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7.
料仓内的粉体静态应力分布是指导料仓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在三维有机玻璃料仓中,对料仓应力分布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应力传感器对料仓壁面及粉体内部水平、竖直应力进行研究,获得料仓中粉体内部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基于拱效应对料仓中的应力分布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料仓内部水平应力与距出口及料仓中心的距离基本无关,壁面处的水平应力在筒锥结合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加料高度的增加大幅度增加。料仓内部垂直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筒锥结合处近筒段的料仓中心位置。同一平面,从料仓中心至仓壁,垂直应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加料高度的增加,垂直应力均逐渐增加。在壁面处,侧压力系数随着距出口高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筒锥结合处大于1。  相似文献   
38.
39.
在自行设计的有机玻璃补气料仓系统上对宽筛分粒煤下料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料仓出口直径、粒煤粒径和外水分对宽筛分粒煤在补气料仓中的下料特性有显著影响.宽筛分粒煤的下料流率随料仓出口直径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量随着补气量的增加而减小.增加宽筛分粒煤的平均粒径使料仓出口有效尺寸减小,导致物料下料流率减小.增加宽筛分粒煤...  相似文献   
40.
高压浓相变水分煤粉输送特性及香农信息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输送压力可达4.0 MPa,固气比高达450 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煤粉高压浓相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总输送差压、煤粉含水率、压力和表观速度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气力输送特征参数的影响,用信息熵分析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压力波动时间序列,探讨流动稳定性和流型变迁过程中信息化趋势,建立信息熵和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总输送差压增大的过程中,固气比和香农(Shannon)信息熵均增大;流动相图与Shannon信息熵之间呈现较好的规律性;不同流动形态的Shannon熵差异较大,不同流型之间的Shannon熵区分度较好。随着煤粉含水率的增大,煤粉的质量流量和压损减小,Shannon信息熵值下降。Shannon信息熵分析为研究高压浓相气力输送流型、稳定性及其转变特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