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钾钠盐类对钙基CO2吸附剂循环碳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钙基CO2吸附剂如石灰石在循环煅烧/碳酸化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碳酸化转化率迅速衰减,这对CO2的捕捉极为不利。该文在常压煅烧/碳酸化反应器系统上研究KCl、K2CO3、NaCl和Na2CO3作为添加剂对CaCO3循环碳酸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循环时,钾钠盐类的添加造成CaCO3碳酸化转化率的明显衰减,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添加剂使CaCO3转化率下降缓慢,反而高于原CaCO3转化率。钾盐较钠盐对CaCO3循环捕捉CO2能力有更好的促进作用,钾/钠氯化物比钾/钠碳酸盐效果更好。在CaCO3中添加质量比为0.5%~0.6%的KCl,碳酸化温度在680~700℃时,吸附剂能取得最高的循环碳酸化转化率,经20次循环反应后转化率可达0.44,而在相同条件下原CaCO3转化率仅为0.21。KCl对CaCO3碳酸化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KCl虽然在初始循环时使CaCO3煅烧后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减小,但在长期的循环中能够使它们保持稳定;另一方面,KCl能增加反应中碳酸化产物层的缺陷浓度,有可能增大未反应Ca离子通过产物层的扩散率。因此添加了KCl的CaCO3能够在长期煅烧/碳酸化循环中保持良好的碳酸化性能。  相似文献   
22.
在输送压力可达4 MPa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密相输送实验。获得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弯管压损实验数据。在Barth附加压力损失理论基础上,考虑发送压力以及煤粉物性参数对弯管压损的影响,运用量纲分析法,得到高压密相输送时附加压损系数的关联式。用关联式预测的压损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研究表明,相同质量流量下,平均粒径大的煤粉在弯管中的压损要高于平均粒径小的煤粉;在密相气力输送中,压损随表观气速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
燃煤电厂烟气中存在的微量SO2对胺基CO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及循环特性有不利影响。利用固定床反应器,针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胺基CO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特性及其在含SO2气氛下的失效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红外光谱、有机元素分析、BET等测试手段,研究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胺基CO2固体吸附剂在反应温度50℃时具有较好的碳酸化反应特性和循环特性。当反应气氛中存在SO2时,由于生成了不可再生的亚硫酸/硫酸盐类物质而导致胺基活性位损失,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吸附剂的脱碳性能,但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提高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竞争性。  相似文献   
24.
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密相气力输送试验台上,进行了不同平均粒径煤粉的密相输送试验.分析了总输送差压和流化风量对不同平均粒径煤粉输送特性的影响,以及水平管和水平弯管的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增加总输送差压或者流化风量,煤粉的体积分数都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系统的输送能力随着煤粉平均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相同表观气速及煤粉质量流量下,平均粒径大的煤粉压损大于平均粒径小的煤粉压损;输送相同质量流量煤粉时,水平弯管的压损大于水平管,且水平弯管与水平管压损的比值随着煤粉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5.
麦秆热解过程中氮迁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氩气气氛下,利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麦秆热解过程中含氮气体NH3、HCN、NO及HNCO等的析出及分布特性。揭示生物质挥发分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态和转化率。结果表明:热解条件影响生物质燃料氮的析出分布。升温速率提高,NH3及HCN的析出总量减少,但NO及HNCO的析出总量呈增加趋势;麦秆粒径增加,热解产生的含氮气体的析出量减小。NH3所占份额增加明显,HCN/NH3质量比减小。粒径越小,HNCO及NO在含氮气体中所占份额越大;热解终温升高,NH3及HCN的析出量增加,HNCO及NO的析出量减小。低温热解,残留在焦中的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6.
以氧化高镍为催化剂活性组分,微纳米级的化学提纯PG(凹凸棒石黏土)作为载体,采用配位均匀沉淀法制备Ni2O3/PG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相关的表征分析,并用二甲苯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进行CO2催化重整,考察了不同Ni2O3负载量、不同反应温度对二甲苯CO2催化重整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浅析影响我县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28.
粒煤在补气料仓中下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设计的有机玻璃补气料仓系统上对粒煤的下料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补气位置、补气量、料仓结构和物料特性对粒煤在补气料仓中的下料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补气位置不当或补气量较大会使粒煤下料过程中出现煤层顶部鼓泡、气压平衡拱及下料口附近粒煤节涌等现象,致使粒煤下料稳定性降低。粒煤在补气料仓中的下料稳定性随着料仓出口直径的增大而减弱。粒煤的平均粒径越大,下料稳定性越强。在0~8%的外水分范围内,外水分含量越高,粒煤下料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29.
利用自行设计搭建的流化床-回转炉两级连续式热解装置对竹粉进行热解炭化,考察流化床一级热解温度(300~800℃)对竹粉热解炭理化结构及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回转炉二次热解过程的存在,使得流化床热解温度对竹粉炭元素组成的影响减弱,碳元素质量分数介于71.19%~78.41%间,随热解温度增加,竹粉炭中挥发分含量降低,灰分呈现增加趋势,固定碳含量相对稳定;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热解温度在300~500℃时,热解炭呈现规则的孔隙结构,同时可保持原料的骨架结构,随着热解温度继续升高,竹粉炭骨架结构被破坏,产生断裂坍塌的现象,比表面积和总孔孔容在700℃热解温度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53m2/g和0.012cm3/g。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热解炭表面化学结构分析,表明较高的热解温度促进了小芳环体系聚合转变为大的芳环结构,有利于脱氢脱羧及芳构化进程。热重-红外联用分析表明竹粉热解过程中气体释放相对含量较多的三类物质分别是CO2,烷烃、酚类、醇类,以及醛、酮、酸类等有机成分。热解炭样品的燃烧基本仅呈现出固定碳燃烧阶段,热解温度为600℃左右时,所得竹炭综合燃烧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30.
在三维料仓实验装置上通过改变煤粉的含水率,对料仓出料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和应力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煤粉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流动函数减小,从容易流动的粉体变为不易流动的黏性粉体。含水率为2.1%的无烟煤在料仓中呈现出整体流型,流动性良好、出料平稳,质量流率为0.33 kg/s左右,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出料流型由稳定性较好的整体流变为流动性较差的中心流,并出现结拱现象,无烟煤出料时的质量曲线波动变大,结拱和流动停滞次数增加,出料时间延长。粉体在出料过程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料仓壁面应力减小,超压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