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工业技术   2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HAAKE流变仪,研究了NaCl质量浓度对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lCit)交联体系(HPAM/AlCit)流变性、时间效应以及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质量浓度在5~10g/1时,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1g/1的交联体系在一定剪切速率下(500-1500s^-1)表现出胀流性和明显的负触变性;低于或高于该NaCl质量浓度范围,体系只表现出假塑性或牛顿性,并且没有明显的负触变性。交联体系的粘度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NaCl质量浓度由0.5g/1增加至20g/1,体系粘度逐渐降低;其质量浓度由50g/1增加至100g/1,体系粘度随之增加。笔者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2.
核微孔滤膜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封堵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交联聚合物溶液(LPS)是由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交联剂柠檬酸铝(AlCit)形成的.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地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的方法,即用核微孔滤膜模拟油藏的微孔介质,以交联聚合物溶液通过核孔波膜的能力——封堵因子评价LPS的形成过程和封堵性能.封堵因子越小,封堵程度越大.实验结果表明,HPAM溶液的封堵因子较大,对孔径为1.2μm核孔膜的封堵程度小,HPAM与交联剂刘AlCit反应形成的LPS对核孔膜的封堵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该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聚合物与交联剂是否发生交联反应形成LPS.  相似文献   
23.
24.
采用电导法和相体积法相结合,并借助相图、黏度、光学显微镜,研究了Span80-Tween60/白油/丙烯酰胺/丙烯酸钠/H2O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的过程,以及表面活性剂Span80与Tween60质量比、温度、乙酸钠对体系形成反相微乳液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小于20%时,电导法与相体积法确定的反相微乳液区边界基本一致;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大于20%时,两方法确定的反相微乳液区边界相差甚远。说明仅由电导率突变不能准确确定反相微乳液区的边界,必须与相体积法相结合来共同确定相区的边界。当质量比m(Span80):m(Tween60)=13:7、温度为25~30℃、乙酸钠质量分数为2%时,体系能形成比较大的反相微乳液区,适合进行微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25.
交联聚合物溶液与聚合物溶液的特性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光学显微摄影、动态光散射和核孔膜过滤等方法,研究了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lCit)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LPS)中交联聚合物线团(LPC)的形态、尺寸、变形性等特性。结果表明,LPC与聚合物线团(PC)相比,在形态、尺寸、变形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干燥后的LPS样品中,LPC为球形,PC的形状不清晰。低于某一临界质量浓度(0.200~0.300g/1)时,LPC尺寸略小于PC;高于此浓度后,LPC的尺寸始终大于PC。HPAM/AlCit交联体系的临界质量浓度(0.280g/1)略高于聚合物溶液的临界交叠质量浓度(0.250g/1)。由于分子内的交联作用,与PC相比,LPC的剪切变形能力和水化变形能力有限,LPC较强的抗剪切变形特性使其具有特殊的封堵多孔介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
原血成分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细微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相互作用是原油乳状液其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简单的方法将原油中众多的物质分成两大类,并根椐它们单独时或混合后对癸烷/水乳状液稳定性作用的特征,将其分别称为原油乳化剂和原油破乳剂。试验表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的这两大类物质的多少和相对比例,其相对重要性可由界面张力定性地反映出来;并且由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大小可以定性地评估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蜂房分组交换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以光纤城域网为基础的蜂房分组交换移动通信网的原理和网络结构,并给出该网络的容量和能支持的移动用户数。  相似文献   
28.
多孔介质表面润湿性对交联聚合物溶液封堵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玻璃模型、砂填充管和人造岩心封堵实验,研究了多孔介质的表面润湿性对交联聚合物溶液(LPS)封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甲基硅油处理的毛玻璃模型注入4.5Vp(Vp—孔隙体积)的LPS后,体系压力明显上升,达到120kPa左右;经甲基硅油处理的毛玻璃模型注入10 Vp的LPS后,体系压力始终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6~8kPa)。未经甲基硅油处理的填充砂管注入40 Vp的LPS后,体系压力达70kPa左右;经甲基硅油处理过的填充砂管注入80 Vp的LPS后,体系压力只达到18kPa,没有明显上升。岩心并联实验中,甲基硅油处理过岩心与未经甲基硅油处理的岩心相比, 注水时的出口液体流量明显降低, 但注LPS后的出口液体流量明显增加。这表明LPS具有选择性封堵性质,即易于封堵水润湿的多孔介质,而难于封堵油润湿的多孔介质。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移动代理技术具有的智能、平台无关、分布灵活、低数据流量和多代理合作等特点,探讨了移动代理技术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中的优势.在系统设计中利用了移动代理的自主性和移动性弥补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缺陷、考虑到移动代理的安全性,提出了一个相关的安全性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30.
孤东原油组分的界面张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按常规四组分分离法将孤东1#原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它们在原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 88%,22 45%,14 73%,14 43%。将各组分在原油中所占的质量分数的十分之一和煤油配制成模拟油,模拟油与蒸馏水、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为:35 700,13 360;24 520,4 630;22 760,5 610;19 380,0 056mN/m。并对各分离组分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表明:界面张力的大小与各组分中的含氧量有关,含氧量越高,界面张力越低。沥青质是孤东1#原油的主要活性物质;w(沥青质)=3%时,模拟油与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张力为0 0053m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