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对硝化和反硝化脱氮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种采用图表法进行单级式的硝化和反硝化脱氮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等氧化剂,对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进行了化学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对嗅味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nton试剂预处理综合印染废水,改善其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顺序是n(H2O2)/n(Fe2+)>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起始pH值;当n(H2O2)/n(F2+)为5~10、H2O2投加量在1.3~2.5mmol/L、Fenton反应时间为20~30min、起始pH为3~5时,COD去除率能稳定在40%以下,而B/C能稳定在0.3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淮阴市西北区规划实例,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重点阐述了排水制度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反硝化区的硝酸盐供氧量和异养细菌的耗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描述硝化区与反硝化区容积比的确定方法,并且举例说明了这一过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原位生物膜技术对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膜技术对藻类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藻类去除率显著增加。对于除藻而言,水力停留时间5h较为合适。生物膜+高锰酸钾联用技术对藻类的去除率进一步提高,当高锰酸钾投量为0.75mg/L时,藻类去除率可以达到90%。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江苏某工业园内综合印染废水,采用混凝沉淀—ABR水解酸化—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其进行了中试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经ABR水解酸化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整个工艺对BOD5、COD、TP、TN、色度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87%、93%、76%、94%、68%,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19—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物化法无法彻底破除印刷线路板生产废水中络合态铜的特点,在经过一系列物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UASB+好氧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中,通过控制污水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pH等参数,来优化反应器的运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厌氧阶段pH=7±0.5、温度30~35℃、水力停留时间12 h;好氧阶段水力停留时间10 h、DO质量浓度为2~4 mg/L,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在85%以上,总铜去除率保持在80%左右,氨氮去除率达到90%,处理出水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徽某年产10万t纱管纸企业所排放的高COD、高SS及低氮磷含量废水,采用气浮—水解酸化—IC—曝气池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氮、磷营养配比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97%以上,系统出水水质稳定且各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可为同类废水处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物除磷效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生物除磷机理的分析,说明生物除磷的效率与不动杆菌属异养细菌所处的条件(厌氧区、好氧区的运行状况)有关,从而确定污水处理构筑物生物除磷可达到的效率,并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