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7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片上网络被广泛讨论用于解决大规模片上系统的互连问题.为了满足一定的应用,分析片上网络的性能是必需的.对片上网络的性能分析需要高效而精确的数学分析方法,从而弥补利用系统仿真进行性能分析的低效率.因此本文针对缓存优化下单虚通道的mesh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分析的数学方法来求其在XY路由下的平均延时及最大吞吐量性能,最后利...  相似文献   
672.
为了研究尾矿砂在爆破振动作用下发生液化及破坏的规律,在实验尾矿库中进行系列爆炸实验研究。将炸药埋设在尾矿库干滩滩面下,爆炸在尾矿库干滩除产生爆破漏斗外,还产生了圆弧形规则裂隙,并伴有冒砂、冒水等破坏现象发生。通过在尾矿库干滩及尾矿库坝体上设置的爆破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相应的爆破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对监测速度及加速度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尾矿砂发生液化和破坏的爆破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值分别为23.94 cm/s和4.38 m/s2。  相似文献   
673.
以某中药提取车间为例,阐述了中药提取的工艺流程、物料衡算、平面布局及工艺管道布置,并就设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74.
以某公司的手机生产车间为背景开展大型车间在火灾时的应急疏散研究.分别利用PyroSim和Pathfinder软件建立车间的火灾模型和疏散模型,通过火灾模拟结果分析发现烟气高度和能见度是最早达到危险状态的因素,并在150 s左右达到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阈值;对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分析发现车间部分疏散出口利用率低以及楼梯数量不足是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因素.模拟疏散时间为330 s,判断火灾时该车间不能满足现有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提出改进措施:合理划分疏散区域,对一层实施分区疏散;为二、三层车间增设外挂楼梯和安全出口;加装防排烟通风设施来控制烟气层的高度.改进后此车间能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通过加强车间火灾安全管理,减少可燃物和消除火源,从源头做好火灾的防控.  相似文献   
675.
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容量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以2010版GMP为依据,分析了大容量注射剂生产厂房的平面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676.
管道输送作为所捕集的CO2与利用封存场地的纽带,在碳捕集、驱油与封存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CO2长输管道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处于空白,文章对挪威船级社于2006年和2010年的管道泄漏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工业规模泄放实验的研究目的、实验装置、恒压及泄压释放的操作流程、管道内对压力和温度的监测布点以及大气中对CO2浓度监测的布点方式等。这为我国研究人员开展CO2管道泄放的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提供了参考借鉴,有助于加快我国CO2管道输送安全性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677.
本文研究了紫外光照射技术对水模拟体系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降解作用,探讨了照射时间、紫外光强度、水模拟体系pH值和农药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可有效降解水模拟体系中的吡虫啉和啶虫脒,且吡虫啉的降解效果优于啶虫脒。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照射时间越长,紫外光强度越大,吡虫啉和啶虫脒的降解率越高;农药初始浓度越低,在相同照射时间下,吡虫啉和啶虫脒的降解率越高;中性和碱性的水模拟体系更利于啶虫脒的降解。采用紫外光强度为650μW/cm2的短波紫外光照射水体系30 min(pH 6,吡虫啉和啶虫脒初始浓度均为0.2μg/mL),吡虫啉和啶虫脒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分别为100%和46.30%。动力学研究表明,水模拟体系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紫外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5)。  相似文献   
678.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下降,以神经元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和细胞外的老年斑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如β-淀粉样肽(amyloid-βpeptide,Aβ)级联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胆碱能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茶氨酸等天然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茶叶活性成分能提供多靶标的AD保护作用,尤其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可通过调节α、β、γ-分泌酶活性或蛋白激酶C等信号通路减少Aβ生成,抑制Aβ聚集或破坏纤维状Aβ,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调节乙酰胆碱、谷氨酸神经递质水平,抗氧化应激等预防AD。为此,本文综述了AD主要发病机制以及近10年茶叶活性成分对AD的神经保护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9.
半贫液工艺在天然气脱碳领域因能有效降低能耗而被广泛应用。笔者利用HYSYS软件建立了半贫液工艺流程模型,并通过与工厂天然气脱碳半贫液工艺中相关参数对比进行准确性验证。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半贫液工艺再生过程中的闪蒸及能耗进行了相关工艺参数影响规律探究。结果表明:对于闪蒸过程,醇胺溶液CO2释放量随着闪蒸压力降低呈现增大趋势;吸收酸气负荷(二氧化碳/N-甲基二乙醇胺摩尔比,n(CO2)/n(Amine))在大于0.65时对CO2释放量影响较明显,CO2释放量随着吸收压力升高呈现线性增长;吸收塔富液出塔温度低于353.15 K时,其温度变化对闪蒸过程影响占主导作用。对于再生能耗方面,当再沸器温度为387.15 K、半贫液分流比为0.85、富液进料温度为348.15 K、醇胺溶液循环量为46000 kmol/h时,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再生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680.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PZ活化MDEA胺液的发泡特性,分别在无杂质和有杂质的情况下进行发泡实验,以发泡高度和消泡时间为评价指标,分析胺液发泡特性,给出胺液的建议质量分数范围,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将发泡高度和消泡时间实验数据与拟合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对于无杂质情况下的PZ活化MDEA胺液,当MDEA质量分数较小时,添加少量PZ能降低胺液的发泡高度和消泡时间。当MDEA质量分数较高时,随着PZ质量分数的升高,胺液的发泡高度和消泡时间增大。在天然气脱碳胺液配方筛选时,从无杂质胺液的发泡特性角度考虑,当胺液中PZ质量分数小于6%且MDEA质量分数小于32%时,胺液不易发泡。对于含有杂质的PZ活化MDEA胺液,PZ活化MDEA胺液的发泡高度整体上随MDEA及PZ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天然气脱碳胺液配方筛选时,从含有杂质的胺液发泡特性角度考虑,MDEA质量分数应控制在32%以内,PZ质量分数应小于5%。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PZ活化MDEA胺液分别在无杂质及有杂质情况下的发泡高度及消泡时间的拟合公式,对比实验数据和拟合计算数据,得出拟合公式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PZ活化MDEA胺液的发泡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