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工业技术   3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为研究湿度对直流电晕无线电干扰的影响,搭建了直流绞线电晕放电实验平台,将相对湿度作为单一变化因素,使其在40%~85%范围内变化,采用试验导线终端匹配技术,通过准确测量直流绞线上的电晕电流脉冲,研究湿度对正极性电晕电流脉冲特性及其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在湿度增加过程中,发现以下规律:新的放电点会形成,但它们产生的电晕电流脉冲峰值通常较小;电晕电流脉冲的平均峰值减小;电晕电流脉冲重复频率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对湿度60%~75%达到最大;在相对湿度40%~60%范围内,电晕电流脉冲上升时间、半峰值时间及持续时间显著减小,而在60%~80%范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电晕电流脉冲功率谱减小,这也说明了湿度增加会使电晕电流脉冲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减小。  相似文献   
72.
齐磊  王星星  李超  王高勇  崔翔  高冲 《高电压技术》2015,41(4):1262-1271
为提高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塔绝缘可靠性、实现小安全裕度下换流阀绝缘的优化设计,以±1 100 k V直流换流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olid Works及ANSYS混合建模技术,建立了换流阀塔的3维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单阀绝缘型式试验及多重阀直流耐压试验,得到其电场分布;并针对电场薄弱环节进行局部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2 700 k V/m作为换流阀厅内金具表面工作控制电场强度时,单阀绝缘型式试验中的屏蔽罩及横梁均存在电场薄弱环节,有可能产生电晕及放电现象;而多重阀直流耐压试验中不存在电场薄弱环节,不会产生电晕及放电现象。此外,增加横梁拐角、屏蔽罩侧边的倒角值以及在层间绝缘金具处添加均压环可以使得薄弱处电场强度低于控制值。  相似文献   
73.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电磁抗扰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所处电磁环境恶劣,提高其抗干扰性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寻找硬件设计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其不同端口采取相应抗扰度措施,为提高该类设备的电磁抗扰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齐磊  崔翔  吴燕 《高电压技术》2010,36(3):649-654
GB/T 19531.2-2004中明确规定了地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时允许的工频骚扰电场强度指标,并给出了500 kV及以下交流输电线路距地电场和地电阻率测量极的最小允许距离。然而,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标准中规定的最小距离已不适用750 kV和1000 kV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为此,利用拟蒙特卡罗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在输电线路两侧由线路工作电流激发的工频电场,将计算结果分别与地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时允许的工频骚扰电场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塔型的交流输电线路不同土壤电阻率、典型工作电流下距地电场和地电阻率测量极的最小允许距离。计算结果表明:500 kV及以下交流输电线路距地电场和地电阻率测量极的最小允许距离与GB/T 19531.2-2004中的推荐值基本一致,而750、1000 kV交流输电线路距地电场和地电阻率测量极的最小允许距离要求更为严格,且受土壤电阻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5.
大型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分析的磁路建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深入理解电力变压器在直流偏磁工况下的运行特性以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性能和变压器本体设计,针对大型电力变压器产品的直流偏磁计算要求,提出了改进的磁路模型;根据铁心和绕组的几何结构形成磁路的拓扑,在铁心磁阻的计算中考虑涡流效应的作用,同时将铁心接缝气隙的作用引入计算模型中,建立了大型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的磁路模型;基于矢量匹配法获得铁心等效磁路模型中元件参数的最优解;基于铁心接缝气隙的几何结构和磁场分布特性,通过分段处理,建立了气隙等效磁路模型。作为应用实例,计算了2种不同铁心结构的大容量电力变压器产品的直流偏磁性能。验证了这些模型分析大型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的有效性。计算表明直流偏磁使变压器产品建立工作磁场更加困难;变压器的绕组漏磁显著增加,而且不同的变压器铁心结构受直流偏磁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明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流变性和黏结性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丙三醇、温度、剪切速率等对玉米醇溶蛋白流变性和黏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三醇改性的玉米醇溶蛋白具有假塑性流体特性,呈现"剪切变稀"现象。丙三醇含量、剪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流变性有显著影响。随丙三醇含量的增加,玉米醇溶蛋白的黏度明显增加;随剪切温度的增加,黏度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当温度为308 K时,黏度最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黏度呈下降趋势。随丙三醇含量的增加,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对竹颗粒的黏结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丙三醇体积分数为10%时,黏结性较佳。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的黏度逐渐增加时,其黏结性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分析了电力线通信系统在每时隙内的最大总功率、各实时用户固定比特和非实时用户最小比特、各子载波允许最大功率和特定比特数的约束下,多用户多业务在多子载波上的自适应资源分配的多层多目标最优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资源因子和用户优先级的功率和速率自适应相结合的资源分配算法。在典型电力线信道环境下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性能忧于已有的多用户资源分配算法且能满足多用户多业务电力线通信资源分配的多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78.
高源  谢俊  董鹏博  崔翔东 《节能》2010,29(12):33-36
通过土壤源热泵系统夏季工况实验,获得了热泵机组耗功量、土壤换热量、机组的性能系数以及热泵运行前后地下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分布数据。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热泵系统间歇运行时间以及土壤温度的恢复率对热泵运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埋管深度处,机组的运行时间越长,土壤短期内可恢复的可用稳定温度越高,且需要的稳定恢复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79.
用经典的选代法求解一组高阶线性稀疏方程时,常出现收敛速度慢.甚至振荡、不收敛的情况.在引入ICCG算法后,求解二维电磁场问题及三维电场问题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计算三维磁场问题时,出现了振荡不收敛的现象。为此,对ICCG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0.
借助并矢分析,分别采用加权余量法和变分法,推导出了三维非线性各向异性静磁场的矢量位有限元方程的一般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及结果简单明了,易于程序编制和调试,并由此获得三维线性各向同性、线性各向异性和非线性各向同性静磁场的矢量位有限元方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