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0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用两段连续弹性杆模拟静立人体,建立人群-人行桥-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系统。将静立人群简化建模为单个的广义人体,研究广义人体-人行桥-调谐质量阻尼器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及TMD参数设计。运用最小二乘原理确定广义人体的相关参数,通过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将静立人群简化为广义人体模型的正确性。以均方根加速度作为人体舒适度的优化准则,分析了人行桥TMD的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      相似文献   
62.
采用中性盐雾加速老化试验模拟海洋大气环境, 对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在盐雾环境中的弯曲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经盐雾加速老化后的吸湿率、玻璃化转变温度、巴氏硬度和弯曲性能的变化, 结合金相显微镜观测得到的腐蚀深度, 研究腐蚀深度对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初期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吸湿率随时间增长较快, 随后增长逐渐趋于稳定。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老化180 d后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了2.1%;老化180 d后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巴氏硬度与老化前相比降低了17.6%, 弯曲强度损失率为10%。基于金相显微镜分析得到老化后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腐蚀深度, 建立了腐蚀深度与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针对桥梁结构地震碰撞模拟问题,文中分别推导了基于波动理论的直杆共轴碰撞模型和基于接触单元法的刚体碰撞模型中相应的最大碰撞变形的计算式,并基于二者相等的关系给出了Kelvin模型和Hertz-damp模型中相应碰撞刚度的计算方法,并对所建议方法的合理性和精确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建立方法计算的Kelvin模型的碰撞刚度数值明显小于较短主梁的轴向刚度,这一点与以前学者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相一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以前的碰撞刚度计算方法,采用本文建议的方法确定Hertz-damp模型的碰撞刚度时,可以显著提升其碰撞模拟精确度。  相似文献   
64.
低速冲击作用下泡桐木夹层梁界面分层损伤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泡桐木夹层梁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低速冲击作用而发生损伤,直接影响其剩余承载性能,本文假定泡桐木芯材在低速冲击作用下,会发生分层连续屈曲破坏,同时结合理想弹塑性地基理论,建立了泡桐木夹层梁相应的界面分层损伤数值模型。基于该模型,以塑性变形为参数计算了低速冲击时最大接触力的大小,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5.
不同土性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的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不同土性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隔震效果。采用叠层剪切型土箱以减小边界效应影响,模型地基分别为刚性地基、均匀软土层地基、分层可液化地基,采用高宽比为4的五层钢框架作为上部隔震结构模型。试验发现,考虑SSI的隔震结构体系频率均小于不考虑SSI的体系频率,均匀软土层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的阻尼比刚性地基增加,而分层可液化地基上体系的阻尼则降低;软弱地基上隔震层位移可明显大于刚性地基上的情况,而当地基发生液化时隔震层的位移则明显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建造于软弱地基、存在液化可能地基上的高层隔震结构仍然能够发挥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66.
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9度区的一多层砌体结构作为算例,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通过降低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来降低其抗震鉴定标准,从而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区采用隔震加固方法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上叠合结构体系的构造及其保温性能、抗震性能.结合该体系的薄弱环节阐述了相应的改进技术,使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更加完善,为该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王俊  刘伟庆  方海  祝露 《建筑结构》2012,(2):133-138
通过4根实心和中空的GFRP管-钢管双壁约束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压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组合柱的工作机理、破坏模式、复合材料管的约束效应、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钢管空心的构件变形能力超过实心构件,极限承载力小于实心构件,GFRP管对混凝土的约束程度低于实心构件;GFRP管径厚比越小,其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越好。GFRP管径厚比相同的情况下,实心构件混凝土峰值应力比空心构件大,而极限应变比空心构件小。通过试验分析了约束混凝土强度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可用于计算实心和空心双壁约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内嵌CFRP筋加固木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设计并制作了3个木梁试件,开展了6年的持荷试验,持续测试了木梁的跨中挠度变化和纯弯段木材的蠕变发展,并记录了环境温湿度变化对木材中和轴位置应变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木梁和加固木梁的初始缺陷均对其长期性能有重要影响,跨中不存在初始缺陷的加固木梁的挠度小于未加固对比木梁;而跨中存在明显初始缺陷的加固木梁的挠度高于未加固对比木梁,并在跨中木节周围出现了明显裂缝。根据试验结果对经典蠕变模型中的材料参数进行了拟合,拟合后的模型预测的木梁跨中挠度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0.
在硫铁矿制硫酸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伴生高温硫铁矿渣,含有大量余热。初步探讨了回收利用硫铁矿渣显热的途径,阐述了利用硫铁矿渣显热进行原料干燥的方案,并进行了热平衡计算,认为,采用该方案可回收利用硫铁矿渣显热约65%,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