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新生代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的复杂地球动力学环境,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构造地质属性及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地质条件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油气富集区基本类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通过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深水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属性、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类比,系统剖析了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特殊的油气地质特征与运聚成藏控制因素以及勘探上的关键地质地球物理问题,同时通过类比亦获得了一些有关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82.
从两口深井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油气勘探层系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西区颇受关注和颇具影响的新勘探领域,近年钻探的两口深井,不仅揭开了多年来蒙在中深层勘探领域的神秘面纱,而且基本消除了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层异常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能否运聚成藏的疑虑,进一步证实和肯定了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尤其是证实了多年来一直推测和讨论的高有机质丰度海相烃源岩和高突破压力泥岩封盖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83.
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及成藏组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9  
对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油气的研究程度甚低、勘探成效欠佳。虽然在中新统普遍见良好油气显示和通过电测解释发现油气层 ,但由于多种原因 ,迄今为止仅在崖 1 3 -1构造和崖 1 3 -4构造、崖1 3 -6构造的中新统三亚组和 BD1 9-2构造的中新统梅山组获得高产商业性天然气流 ,在其它区域均未有所发现。因此 ,本区中新统油气勘探潜力仍然较大。若能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中新统勘探经验、研究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加大勘探力度 ,相信不久后一定会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84.
莺歌海盆地的CO2天然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在已获CO2天然气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CO2天然气地化特征及成因类型,追踪和判识了CO2气的气源,初步探讨了CO2气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指出了本区CO2气属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的无机CO2,主要来自莺黄组中下部及梅山组含钙海相泥岩所提供的气源,与深部火山-慢源的CO2气源无关,且不存在CO2随深度增加而富集的规律,预测中深部是勘探烃类气为主气藏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5.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天然气成因及烃源探讨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近期,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带获得了工业性天然气流及少量凝析油。如何认识其成因及烃源关系,直接关系到本区进一步勘探的方向。本文在已获地质地化资料基础上,对油气成因类型及其烃源关系进行了剖析与探讨,指出了该区天然气及凝析油属低熟-成熟煤型为主的偏腐殖混合型油气,其油气轻烃组成、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分布以及伴生油的生物标志物组成均具有煤型为主的混合型油气的特点,烃源则主要来自莺黄组中下部2400m以下的偏腐殖混合型生烃岩。  相似文献   
86.
莺-琼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迄今为止,除在该区浅层和中深层发现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气(煤型气)为主的天然气藏外,也发现了一些生物气及生物-低成熟过渡带气气藏,且均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其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7.
涠14-2-1井凝析油气的煤成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涠14-2-1井凝析油气的产出特点、物性特征、生物标志物和碳氢同位素特征、生油岩的有机岩石学及油岩对比等方面,论证了凝析油气的煤成因证据。指出富含树脂体及其它壳质组组分的涠洲组煤系是凝析油气的主要烃源,并有数量不大的深部流沙港组湖相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向上运移混入。  相似文献   
88.
再论莺歌海盆地CO_2成因问题――兼答陈建渝教授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依据莺歌海盆地的实际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讨论和剖析了该盆地CO2成因、CO2与氦含量的相关性、氦成因能否表征CO2成因、区域性火山活动、壳源型CO2气源丰度及资源量、高压对含钙砂泥岩热解的抑制作用和壳源CO2与邻区幔源CO2类比等问题。认为莺歌海盆地CO2主要属壳源岩石化学成因,只有少量的CO2属壳幔混合成因,与邻区(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成因CO2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莺歌海盆地CO2气源丰富,资源颇大。  相似文献   
89.
采用数学地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选,确定了影响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根据济阳坳陷137个砂体充满度的统计数据,计算了特征值,作出了因子载荷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第一控制因素是运聚条件,第二控制因素为岩性油气藏的储集(接受)条件,而油源条件对充满度影响不大。不同凹陷和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凹陷的岩性油气藏的充满度主控因素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0.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与勘探领域剖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且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盆地的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油气勘探新领域及勘探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