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试验研究了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将硫化锌精矿作为中和剂对一段加压酸浸液进行中和除铁,在一定的中和温度、中和时间、氧分压、浸出前液铁离子浓度、液固比等的条件下,较好的实现了在低温除铁,有效解决硫磺的包裹问题,硫的氧化率降低,且以元素硫的形式进入渣中,后液达到了净化除铁前液的标准要求,可供净化除铁使用。  相似文献   
22.
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采用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在碱炭比为4∶1,800 ℃条件下活化1 h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3 059 m2/g,总孔容为1.66 cm3/g,中孔率63%.该活性炭在3 mol/L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为322 F/g,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时的比电容保持率高,漏电流仅有0.06 mA,是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23.
用比表面积1183m2/g的活性炭和酚醛树脂分别作为吸附剂和粘结剂,考察了成型工艺对活性炭孔结构及其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成型后,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但对成型活性炭进行CO2二次物理活化可使其比表面积提高60.7%;粘结剂含量为30wt%、成型压力10MPa条件下所制的成型活性炭在800℃用CO2二次活化2h后,其比表面积、压缩强度和对CO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323m2/g、12.7MPa和0.67mmol/g。  相似文献   
24.
溶剂处理对沥青球氧化稳定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溶剂处理时间、温度等条件对石油沥青球和煤沥青球的收率、氧化破损率及氧化稳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用烷烃类浸泡沥青球,可以有效地除去沥青球中的萘和轻组份,打通氧气向内扩散的通道,缩小沥青球表面和呐部氧化反应程度差别,促进沥青球的快速均匀不熔化;提高溶剂处理温度,容易刻蚀球表面,影响球的外观和强度;较低软化点的石油沥青球比煤沥青球比煤沥青球表面更易于刻蚀更难于氧化稳定化。  相似文献   
25.
活性炭及工艺参数对所制固体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煤焦油基活性炭(TAC)和椰子壳活性炭(CAC)为原料,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粘接剂,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通过混合、成型、硬化及炭化处理,最终制得固体活性炭。详细地考查了工艺条件(如强度、收率、收缩率、比表面积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椰子壳活性炭来说,制备高强度(>5000kPa)的固体活性炭是困难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椰子壳活性炭比煤焦油基活性炭含有更少的表面官能团(-COOH,-OH等),而这些官能团可能增强PVB在活性炭表面的粘接,并且参与粘接剂的氧化硬化,硬化的粘接剂在炭化过程中在活性炭颗粒间形成炭桥或者枝状结构而粘接这些颗粒。因此,为了制备高强度的固体活性炭,椰子壳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6.
煤焦油和煤沥青的净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热过滤法和减压蒸馏法净化煤沥青的特点,研究了粗滤和粗滤,循环过滤,滤材孔径和助滤剂粒径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对原材料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粗滤和精滤两步进行,循环过滤有利于沥青的净化,滤材和助滤剂孔径和粒径越小,净化效果越好,但是对喹啉不溶物太多的肝,用数微米孔径的滤材难于净化。  相似文献   
27.
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了PAN原丝制备过程中纤维孔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水洗工艺中,纤维孔隙较多、较大,孔径分布较宽,近似圆形;在热水牵伸工艺中,纤维孔隙仍较多、较大,孔径分布较宽,近似椭圆形,长轴约17 nm~21 nm,短轴约4 nm~11 nm;在干燥致密化工艺中,孔隙急剧减少、减小,孔径分布较窄,沿纤维轴向约7 nm~9nm,垂直纤维轴向约2 nm;经过蒸汽牵伸,孔隙又增多、增大,孔径分布变宽,孔隙沿纤维轴向被牵伸得很长,近似梭形;但是随后的松弛热定型又使孔隙减小,孔径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28.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EB-PVD)制备了6个厚度为15-62nm的铂薄膜,研究了纳米薄膜的晶粒尺寸及其对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当薄膜厚度小于30nm时,晶粒平均尺寸接近于薄膜的厚度;晶粒尺寸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并趋于定值;当薄膜厚度大于30nm时,晶粒尺寸约为20nm.受薄膜的表面和内部晶界的综合影响,铂纳米薄膜的热导率大大低于体材料的值,并且纳米薄膜的热导率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并趋于一个低于体材料热导率的值.  相似文献   
29.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石墨烯为结构导向剂,硅溶胶为模板,1,6-己二胺(DAH)为链接剂,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一种比表面积达991.5 m2·g-1、孔容达3.46 cm3·g-1的中孔炭纳米片(MCNs).通过SEM、TEM和N2吸脱附表征MCNs的结构,负载活性物质后用于室温下H2S的催化脱除.研究结果表明,MCN...  相似文献   
30.
球状活性炭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燕  乔文明 《炭素》1999,(1):3-6
球状活性炭是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吸附功能材料,它正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并在许多领域推广应用。本文概述了球状活性炭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进展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