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个性化问题的前提反思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不仅面临着自身合法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找回自己失落的个性传统,努力塑造有个性和有价值的当代中国新哲学的问题。只有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突破普遍化的哲学模式,才能为当代中国哲学个性的生成提供必要的思想前提。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建设性作用,实现"中"、"西"、"马"三大理论资源的深度对话,是创造当代中国哲学个性的必由之路。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我们相信并期待着当代中国"哲学灿烂的情形之到来"。  相似文献   
82.
究竟以何种方式把握"政治哲学"的本性、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真义、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改革,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当代中国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正义的关键问题.以"人的观点"把握人的"政治问题","政治哲学"实质表达为哲学活动、哲学之思的一种基本立场、意识方式和价值理念.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它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何种政治组织形式、怎样实现政治统治权力以及如何完善政治运行机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智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指导下,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成功经验和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而且要珍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实际,不断增进中国人的"政治自觉",提升中国人的政治人格,努力实现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83.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核电企业遵照相关环境报告指南,自愿、定期的在财务报告之外单独披露环境会计报告,以反映核电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业绩。作为对环境最敏感的企业类别之一,我国的核电企业必须直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压力,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典范。文章分析了我国核电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紧迫性,提出了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理想选择和演化路径,并探讨了推进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4.
消解价值相对主义——从康德的观点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市场经济建立在"物的依赖性"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以物为中介联系起来.作为商品之物体现出来的是交换价值,人与人之间通过物联系,也意味着一切以交换价值为导向.人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得以体现,从而交换价值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这必然导致价值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85.
社会发展的双重理想——正义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的双重理想是对单向度的效率观点或公平观点的否定与克服。抽象地把效率或公平当作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势必造成理想的偏失和人性的失落。正义的效率与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双重价值、双重理想。效率与公平各自的特殊内涵使它们不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而且存在着差别和对立。效率与公平的双重关系使它们彼此相互规定、相互转化,全面地满足人性实现的要求。人类对效率与公平的正义追求,意义在于“以全面的方式完整地占有人的本质”。在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往往会产生冲突与矛盾,人们往往“优先”解决效率或公平问题,形成效率优先或公平优先的看法与观点。因此,我们应该把正义精神贯彻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去,以正义准则确立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理想,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蕴是随着时代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世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确立了历史起点,也开启了其百年建构的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部署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建构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产生了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取得了系列重大成就,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8.
89.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可以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有助于抑制新的僵尸企业形成。分析师关注通过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而降低企业僵尸化,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分析师关注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会削弱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作用强度,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