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3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余玮 《华人时刊》2007,(5):48-51
小时候,要饭的到他家不会空手;长大了,所做的企业发达时他首先想到是回报社会。 作为身价亿万的大企业家,他说自己不是“一把手”,真正的“一把手”是企业文化。 打造中国物流航母,是这位中国物流风云人物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他正努力着……  相似文献   
92.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影壁上的八字,是北师大的校训,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座右铭。字是由启功先生书写的,但少有人知晓文字也是启老先生拟定的,是用他70年的“学”和“行”浇灌而成,他用90岁的风雨人生向世人诠释着为人师的真谛。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师范大学、东方美术馆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启功书画展——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百年暨启功教授从教七十周年”,于2002年9月6日在东方美术馆隆重推出。穿一身藏蓝色西服,系一条花色领带,拄一根褐色拐杖,圆圆的脸,微笑着,点着头。在集书法绘画精品、学术著作、文…  相似文献   
93.
燕雀纵无鸿鹄志,亦当凌空搏云天."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但是我们可以一点点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平庸."受访时,郑富春如此坦言.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就看自己怎么定义意义,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说自己对意义的认识主要是能把专业学以致用,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将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建造业的发展,即使一...  相似文献   
94.
95.
余玮 《人才开发》2011,(8):24-26
合同法、专利法、产品质量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一部部重要法律的起草或修订工作,都凝聚有王利明和法律界同仁的心智。在每一部重要法律的制定过程中,针对重大的、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如果立法上的认识有偏差,王利明总是秉持学术良心,顶住压力、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96.
97.
樊纲是一位乐于安安稳稳做学问的新锐经济学家.近年来,他在理论经济方面的主要兴趣集中于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和预测上,所提出的论点、作出的解释,总是有异于主流,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视角独特、思路清晰,并能直击事物的本质.樊纲经常以经济学界权威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视线,常常还能在电视中看到他就某一宏观经济问题接受采访时侃侃而谈的形象,有时还操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  相似文献   
98.
徜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挺拔的碑体、优美而富有弹力的轮廓、饰有卷云与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追念、垂悼之情。这座1952年动工兴建、1958年落成揭幕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由我国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尽人皆知;至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当时,30多岁的吴良镛已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委员会委员、国庆工程审查委员会成员、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顾问。如今,50多年过去,吴良镛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家和我国建筑…  相似文献   
99.
余玮 《老人世界》2011,(11):9-11
追求“细节”的军旅作家追求“细节”的军旅作家张正隆认定:“写报告文学和写小说不一样,因为写小说需要有生活,积累了很多的生活就可以在家里虚构,但是报告文学是需要确有其事、确有其人,不能因为要泻染气氛,晴天说下雨,那是不可以的。我拿起笔绝不想‘忽悠读者’。”1945年农历九月十六,张正隆出生在辽宁本溪一个铁道工人家庭。父母为人诚恳、友善,给张正隆的创作与人生影响很大。“童年,我的父亲就对我说:弯着做活,直着做人,有毒的不吃,违法的不做,穷死不偷盗。这些话,对我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00.
余玮 《山西老年》2011,(6):30-30
"我对身边所有的人都没有发过脾气,即使他们有点错误,也从没发过脾气,训他们。有错误,总是教育、说理。即使是较为严重的错误,不是原则问题,也没有处分过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生前接受本人专访时这样说。刘华清在河北打游击时,身边有个警卫员,他家里十分困难。刘华清对他说:"抗战胜利了,你回家吧,打败日本鬼子都要回家了。回去照顾你的父母,你找个老婆结婚,种地,安居乐业。"十年后,刘华清曾专门派人看望这位警卫员,得知他娶了老婆有了孩子,还有几亩地,日子过得非常好,刘华清尤感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