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胰腺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对胰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52例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胰腺动脉灌注化疗.通过影像学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CA19-9)的变化评估患者对介入治疗的反应.结果 52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9例患者肿瘤对治疗有部分反应,10例患者对治疗有轻微反应,26例患者肿瘤无明显变化,7例患者肿瘤进展.术后肿瘤标记物CA19-9降为85-1123U/L之间,平均345.6U/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5)结论 介入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使胰腺癌患者肿瘤缩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妊娠相关RPLS病人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9例RPLS病人中7例并发子痫-子痫前期,2例孕产期正常而分别在产后3、4d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9例发病时均有血压升高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T2WI及Flair像为高信号。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RPLS可发生在孕产期,临床特点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和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中医疗法组,B组为介入疗法组,C组为介入疗法加中医疗法组。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和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血管造影及DSA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均增多(P〈0.05),但C组明显优于AB两组(P〈0.05),CT示骨密度的改变及囊变区的缩小程度亦优于A组、B组。结论:介入疗法加中药疗法,治疗股内头缺血性坏死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合并三维适形放疗(3-DCRT)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2010年122例在我院临床就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将他们分为单纯介入和联合介入两组.平均每组61例。单纯介入组患者采用介入化疗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联合介入组患者采用介入化疗栓塞与放疗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柬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介入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同明显长于单纯介入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和一年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介入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了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但人数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介入化疗栓塞与放疗联合的方法进行中晚期肝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中位存活时同显著提高,使该病患者在半年和一年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和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0 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A组为中医疗法组 ,B组为介入疗法组 ,C组为介入疗法加中医疗法组。治疗前后均进行 CT检查和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血管造影及 DSA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均增多 (P<0 .0 5 ) ,但 C组明显优于 A B两组 (P<0 .0 5 ) ,CT示骨密度的改变及囊变区的缩小程度亦优于 A组、 B组。结论 :介入疗法加中药疗法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浩军  葛东泉 《中国保健》2008,16(11):489-490
目的:探讨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评价其在面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上、下颌骨折50例、颧骨骨折20例、鼻骨骨折25例、眼眶壁骨折35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容积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130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直观图像,能够进行全方位观察,且可消除其他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骨折情况,显示细微结构,还可消除术后扫描图像的金属放射状伪影.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面部外伤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美容、术后复查及教学、法医鉴定各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淋巴组织 (BALT)滤泡样增生是由沿远侧支气管、细支气管分布的上皮下淋巴滤泡组成。正常发育的淋巴 (聚集体 )在肺内是没有的。然而 ,BALT滤泡样增生 ,或称为“滤泡样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可见于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如支气管扩张 )、艾滋病或胶原性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病 )、支气管淋巴组织滤泡样增生的X线表现已有少数报道 ,呈弥漫网织样结节或粟粒样结节影。但尚未见关于支气管淋巴组织滤泡样增生导致小气道阻塞而引起严重空气滞留的报道。患者 ,女 ,5岁 ,因经常咳嗽、呼吸急促、运动耐受力降低而就诊。患者自三岁开始反复患…  相似文献   
18.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由Hinchey等[1]在1996年命名的.该综合征主要累及双侧大脑后部,以可逆性的双侧枕顶叶病变为特征,可在围产期发病.RPLS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但国内产科领域相关文献报道罕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例RPLS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三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由Hinchey等[1]在1996年命名的.该综合征主要累及双侧大脑后部,以可逆性的双侧枕顶叶病变为特征,可在围产期发病.RPLS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但国内产科领域相关文献报道罕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例RPLS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保守疗法相比,探讨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疗法,治疗组采取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d、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记录疼痛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2~12个月,完全缓解55例,部分缓解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d、术后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2d、术后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迅速缓解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