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13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81.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动物实验表明,短暂性的非致命的脑缺血又可产生“缺血耐受”现象。对此,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预先的TIA对后继脑梗死是否有保护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病例来源于1998—06/2001—09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从1006例中选择病程超过1个月者673例。按照预先是否发生同侧的TIA及其持续时间分为TIA短于20min组,TIA20—60min组和无TIA组。并于病程1个月时对各组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评分,评定预后。分析预后与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首次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梗死患者恢复情况。②TIA发作次数与脑梗死预后关系。③首次TIA发作距脑梗死出现间期与脑梗死临床预后关系。结果:脑梗死前有同侧TIA发作,且TIA&;lt;20min时、Ⅰ级预后所占比例(72%。36/50)明显多于TIA20—60min者(54%。12/22)和无TIA者(53%,313/591),但仅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r=6.75,P&;lt;0.01);脑梗死前同侧的TIA发作2或3次者,Ⅰ级预后比例(72%,26/36)较高,与无TIA者有显著性差异(r=5.07,P&;lt;0.05);同侧的TIA发作与脑梗死间隔在1周内者,Ⅰ级预后比例明显高于无TIA组(χ^2=5.48,P&;lt;0.05)。结论:脑梗死前发生的同侧TIA可能产生缺血耐受现象,对后继发生的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寻找mPEG 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HLA A2抗原的最适温度 ,及如何在 37℃条件下保持修饰物的稳定。方法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用终浓度为 12mmol/L的mPEG BTC在pH7.4的PBS中对淋巴细胞表面HLA A2抗原进行修饰。结果  4~ 2 5℃mPEG BTC对淋巴细胞有良好的修饰效果 ,可完全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LA A2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反应 ;在 30℃及 37℃条件下不利于修饰 ;在 2 2℃条件下经mPEG BTC修饰后的淋巴细胞在 37℃条件下72h内可以完全阻断HLA A2抗原与其抗体的反应。结论 在室温下经mPEG BTC修饰的淋巴细胞可以在 37℃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3.
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干预措施。 [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3月我院收治的 13 0例早产儿出院后 4个月内母乳喂养状况进行调查 ,找出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并制订干预措施。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15 0例早产儿的及母亲进行干预。 [结果 ]干预后 4个月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由干预前的 2 9.2 %提高到 88.0 %。 [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建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I类 (sHLA I)检测方法 ,并探讨贮存血中sHLA I浓度变化的意义。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 6 0例正常广东人血清中sHLA I水平和 2 0例献血员成分血中sHLA I含量。结果表明 :采用本技术时 ,可溶性HLA I最低检测限为 2 .84ng ml,批内变异系数为 5 .80 % ,批间变异系数为 9.0 0 % ,回收率≥ 98 5 7% ,广东人sHLA I平均值为 (6 99.5 4± 36 0 .10 )ng ml。贮存 2 8天的RBC和随机供者血小板的sHLA I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成分血 ,并且与成分血中残存的白细胞数和贮存时间有关。结论 :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HLA I灵敏、特异、稳定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可考虑选择性输注含有不同浓度可溶性HLA I的成分血。  相似文献   
85.
<正>近年神经梅毒发病率逐渐增高,但因其仍较少见,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和复杂多样性,极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极易误诊为路易体痴呆的神经梅毒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男,54岁。因"四肢抖动、记忆力下降3月,行走不稳1周"于2015年7月5日入院。患者于3月来不自主四肢抖动、记忆力下降,近1周出现行走不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  相似文献   
86.
人RHD基因Rhesus盒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人RHD基因的组合情况,进一步研究RHD基因遗传结构和预测新生儿溶血病.采用PCR—SSP方法,设计4条引物,用同一PCR反应条件同时检测人RHD基因的上游、下游和杂交的Rhesus盒。结果显示:RHD^-/RHD^-纯合子个体只检出杂交Rhesus盒,无上、下游Rhesus盒,RHD^ /RHD^-杂合子个体能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RHD^ /RHD^ 纯合子个体只检出上、下游Rhesus盒,无杂交Rhesus盒。50例RhD阳性样本中5例(10%)为RHD^ /RHD^-型,其余(90%)均为RHD^ /RHD^ 型。98例无血缘关系RhD阴性汉族人样本中,54例(55.1%)为RHD^-/RHD^-纯合子,36例(36.7%)为RHD^ /RHD^-杂合子即RHD基因单体型(可用于对RHD基因单体型进一步分析),8例(8.2%)为RHD^ /RHD^ 纯合子。2例弱D型样本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为RHD^ /RHD^-型。16例Dd型中10例(62.5%)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为RHD^ /RHD^-型.6例(37.5%)只检出上、下游Rhesus盒,无杂交Rhesus盒,为RHD^ /RHD^ 型。这些样本RHD基因10个外显子的检测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结论:本方法所需引物少,操作简便,结果判断直观,适合临床应用。在RhD阴性中国汉族人中存在为数不少的RHD无效基因(非缺失型和部分缺失型占44.9%)。  相似文献   
87.
小儿黑热病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2002~2005年收治的小儿黑热病5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8月龄~13岁.其中8月龄~2岁11例,3~8岁24例,9~13岁15例;农村49例,城市1例;春、夏季发病8例,秋季26例,冬季16例.病程3个月~1.5 a.均符合〈黑热病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8.
朱平则 《护理研究》2004,18(8):1478-1479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75例新生儿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针尖刺入皮下后针头直接刺入血管:采用一次进针的穿刺方法,中途不退针芯;输液完毕,先将头皮针向外拔2/3,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封管。[结果]本组75例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留置3d~5d的有73例,占97.3%。[结论]新生儿适宜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Kidd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74例汉族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尿素溶血试验及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献血者的Kidd血型表型.采用PCR扩增JK基因第4~11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片段,并且采用直接测序法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①74例献血者的Kidd血型表型分别为Jk(a+b+)37例,Jk(a+b-)16例,Jk(a-b+)21例,未筛查出稀有Kidd血型表型Jk(a-b-).②74例献血者的DNA样本均成功扩增JK基因第4~5外显子、第6外显子、第7外显子、第8~9外显子、第10外显子、第11外显子区域.③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7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存在第9外显子c.838G>A和第7内含子c.664-68C>T杂合突变.21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为c.838AA和c.664-68CC纯合型,而16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为c.838GG和c.664-68TT纯合型.74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均为第8内含子c.811+84TT纯合型.结论 深圳地区汉族献血人群Kidd血型系统中,除存在JK基因第9外显子c.838G>A(p.Asp280Asn)突变以外,还存在第7内含子c.664-68C>T碱基置换,该突变可能与JKa/JKb基因多态性相关.并且JK基因第8内含子均为c.811+84TT纯合型,其在中国人群中属于常见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