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55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为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的分子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人食管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Jun和Ras三种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在5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发现12例正常上皮,34例基底细胞增生和8例间变。在29例EGFR测定中,正常组织未见免疫阳性反应,而基底细胞增生和间变分别出现39%和80%的免疫阳性反应率。在所有活检正常和癌前病变组织中未观察到C-Jun和Ras蛋白表达。提示EGFR在食管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分析-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测定技术(PCR-SSCP-DNA技术),对正确检测和评价人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基因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PCR-SSCP-DNA序列测定技术是分析肿瘤抑制基因P53变化的较灵敏和可靠的方法。但是,肿瘤组织的取样误差和处理不当可造成对P5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性质的错误结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检测P53蛋白的变化,并据此在镜下组织切片中收集P53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然后进行PCR-SSCP-DNA分析有助于提高P53基因变化的检出率,阳性细胞浓集数量与P53基因变化检出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3.
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理论的分子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选择性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省林州市2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1例原发食管癌病灶中发现14例P53基因突变(67%)。突变部位分别为第5外显子(4例,占29%)、第6外显子(1例,占7%)、第7外显子(2例,占14%)和第8外显子(6例,占42%)。1例突变发生在第4内显子(7%)。对14例癌旁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P53基因分析发现均有不同数量的基因突变。间变及原位癌组织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极为相似,但是基底细胞增生病变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不同,其突变部位均发生在第5外显子。提示:食管上皮不同部位的孤立病灶出现相似的分子学改变,支持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的理论,随着病变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到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发展,这些分子学变化可能在癌变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食管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食管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李健1牛正先2王立东3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neoplasms/geneticsCarcinoma,squamouscel/geneticsGenes,P53Reviewliterature主题...  相似文献   
75.
为进一步了解林州市人群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发病构成状况及其特征,分析1987~1995年9a间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医院食管和贲门癌收治记录。结果显示:9a间,该市医院每年平均行食管和贲门癌手术437例,其中,来自林县当地居民198例,占45%。食管癌118例,占60%;贲门癌80例,占40%。提示:这一地区贲门癌占有较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对安阳地区的食管鳞癌新鲜手术标本和石蜡标本进行HPV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标本来源食管鳞癌HPV感染检测结果,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同其他区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安阳的23例新鲜手术标本及23例石蜡标本分别进行核酸提取;分别用通用引物PCR鉴定,并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对样品进行分型检测;比较两种标本来源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检测结果与其他地区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检测新鲜标本HPV感染率为82.6%,其中HPV16型感染率34.8%,HPV18型感染率34.8%.石蜡包埋组织标本HPV感染率78.2%,其中HPV16型感染率30.4%,HPV18型感染率17.4%.结论 首次证明两种来源标本对HPV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影响,均可作为检测HPV的样本,为HPV科研检测提供更广的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77.
食管癌变是由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或缺失等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参与的多阶段演进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除了遗传改变外,表观遗传学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是人类肿瘤的常见分子改变之一。食管癌组织以及癌变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并非罕见,且DNA甲基化和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敏感性相关,提示DNA甲基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讨论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前病变中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同时探讨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变检测、指导预后等方面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codon72)多态性与HPV相关食管鳞癌的关联性。方法选择435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和550例健康对照,进行p53 codon72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联研究。结果病例组的Arg/Arg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85.7%vs 49.6%);Arg/Ar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食管鳞癌的风险是携带Arg/Pro或Pro/Pro基因型个体的6.48倍(P<0.001)。结论 p53 co-don72纯合子Arg/Arg可能是HPV相关食管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扩张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9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人随机分为微波组、探条组、联合组各30例,治疗后跟踪观察吻合口狭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有效率(CR+PR):微波组为93.3%,探条组为100%,联合组为100%(与前两组比较P>0.05);1个月后微波组为70.0%,探条组为16.7%,联合组为93.3%(与前两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3个月后微波组为53.3%,探条组为6.7%,联合组为86.7%(与前两组比较P<0.01)。结论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扩张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女性食管癌患者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生存期差异及其与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入户或电话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1973—2012年间女性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女性食管癌患者绝经前期(诊断年龄<46岁,n=201)、围绝经期(46~55岁,n=949)和绝经后期(≥56岁,n=3 284)生存期依次明显降低(P<0.001);但是三组间肿瘤浸润程度(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依次明显升高(P=0.022)。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绝经状态是影响女性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依次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