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 (DM)病人可以出现各种类型的膀胱尿道功能异常即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DNBUD) ,后者终因顽固的尿道“梗阻—感染—梗阻”恶性循环出现肾功能衰竭而致命。近年来 ,国外在DNBUD的发病情况、原因和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综述如下。1 DNBUD的发病情况、原因和病理据报道 ,DNBUD在DM病人中的发生率为 4 0 %~ 60 %不等。对 173例DM病人进行尿流动力学等研究发现 ,正常膀胱功能者仅 13例 (约 7.5 % ) ;少量膀胱残余尿 (BRU)者 4 9例 (约 2 8.3% ) ;明显BRU者 6…  相似文献   
82.
李路  杨硕 《贵州医药》2002,26(1):60-60
我科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3月运用针刺联合颌枕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7例患者 ,男性 4 1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36~ 6 4岁 ,平均年龄 4 7岁 ;病史 3~ 5年 ,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治疗 取穴遵行循经取穴法 ,并参照颈脊柱的神经分布及支配区域的解剖特点 ,选取和病变神经及肌群有关之穴。主穴选取病变椎体相对应的夹脊穴 ,配穴则随症取之。颈肩强痛配风池、风府、大杼 ;手臂麻痛配肩贞、曲池、外关、合谷 ;手臂肌肉无力配内关、尺泽、曲泽。方法 …  相似文献   
83.
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测定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测定对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的相关互补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ICA、IAA及定量检测GAD,用放射免疫法空腹和餐后2h检测C肽。结果:自身抗体双阳性者(ICA+GAD、GAD+IAA、ICA+IAA)68例,为受检人数的9.94%;单一ICA阳性者28例(4.08%),GAD阳性者24例(3.5%),IAA阳性者14例(1.98%),自身抗体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抗体阳性,有显著差异(P<0.01)。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年龄为36.2±18.4岁,明显低于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组(54.6±17.2岁),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IAA+ICA阳性组平均年龄为32.6±18.4岁,低于ICA+GAD阳性组(40.4±19.6)和GAD+IAA阳性组(38.8±18.6),(P<0.001)。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及单一GAD阳性组、ICA阳性组空腹和餐后2hC肽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组(P<0.001)。单一IAA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者,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单一IAA阳性除外)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单一IAA阳性患者不能反映胰岛功能受损程度。成年糖尿病患者GAD阳性率较高,青少年糖尿病患者ICA、IAA阳性率较高,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  相似文献   
84.
<正> 一、引言血清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α_1抗胰蛋白酶(α_1—antitrypsin α_1—AT)等是几种重要的人类遗传标志。它们在人群中都存在多态现象而且它们各自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地区、种族  相似文献   
85.
化瘤汤加局部外敷治疗甲状腺囊肿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瘤汤内服与局部外敷相结合治疗甲状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甲状腺囊肿患者 3 3例 (治疗组 )内服中药化瘤汤加局部外敷化瘤膏 ,与内服甲状腺素片 3 0例 (对照组 )进行对照。连续用药 3个月后 ,观察 2组患者证侯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 ;B超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囊肿明显缩小 ,且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化瘤汤内服与局部外敷相结合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正常人类精子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类型进行鉴别。方法:根据WHO标准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筛选出5例正常精子标本(前向运动精子>60%,活率>80%),混合后用上游法对精子进行优化。采用RT-PCR检测人类精子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α亚单位。结果:α1A和α1D未检测出,而其他α亚单位,如α1H、α1G、α1E、α1B、α1C均有表达。结论:在正常人类精子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显著表达T型或非L型RNA,在精子运动和精子顶体反应中,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可能是通过T型或非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介导的。  相似文献   
87.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其临床表现多样,常有漏诊、误诊报道。本文结合本院成功诊断病例1例并就误诊原因进行讨论,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及种植因子黏蛋白-1(MUC-1)表达,探讨URM与子宫内膜接受性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URM患者(n=24)及正常生育妇女(n=22)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形态和密度的改变及MUC-1的表达.结果 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的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1);URM患者成熟期胞饮小泡所占比例明显减少;MUC-1在URM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5).结论 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成熟期胞饮小泡数量减少,胞饮小泡总量下降,MUC-1表达下降,提示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接受性下降.  相似文献   
89.
经皮电脉冲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电脉冲刺激膀胱(transcutaneous electrostimulation of vesica,TEV)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患者膀胱残余尿(bladder residue urine,BRU)和白细胞排泄率(urine leukocyte excretion rate,ULR)的影响,探讨DNB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所有BRU增多(≥50ml)的DNB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同时,根据其BRU的量分为轻(50-250ml)、中(251-450ml)、重(>450ml)度DNB,轻、中度DNB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重度DNB患者则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刺激+α1-阻滞剂组,刺激均采用电脉冲体外交替刺激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立位,使膀胱平滑肌不断收缩而排尿;主要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BRU及ULR等变化。结果:DNB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ULR、BRU和GHb随DNB的轻重而增加;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NCV)则减慢。轻、中度DNB患者中,刺激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糖、脂和尿酸代谢改善程度相当,但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P均<0.02),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在重度DNB患者中,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尿意率(urine reflex rate,URR)明显升高,但刺激+α1-阻滞剂组BRU和ULR的减少较刺激组更明显。结论:体外膀胱电脉冲刺激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NB患者的BRU和ULR,甚至恢复重度DNB患者的尿意,在重度治疗DNB患者时与α1-阻滞剂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0.
本文概述了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肌内效贴出现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有关肌内效贴的研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运动创伤、生物力学、神经生理以及临床康复。本文从力量及运动表现,肢体活动范围,炎症、水肿和疼痛,神经肌肉功能四个方面对肌内效贴近年来在损伤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虽然肌内效贴在预防运动损伤和介入康复治疗方面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尚未被科学界广泛认可,但其在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伤害、促进大众健康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