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回顾性分析压疮护理小组在危重症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0例危重症患儿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压疮护理小组又给予了专业的压疮预防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压疮发病率及患儿或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出现Ⅰ期压疮者4例、Ⅱ期压疮者1例、压疮发病率为5.0%,对照组患儿中出现Ⅰ期压疮者5例、Ⅱ期压疮者6例、Ⅲ期压疮者10例、压疮发病率为21.0%,两组对比采用2行×4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X~2=15.154, P=0.002,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儿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者39例、满意者57例、不满意者4例、满意度为96. 0%,对照组中患儿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者30例、满意者55例、不满意者15例、满意度为85.0%,两组对比采用2行×3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X~2=7.578, P=0. 02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症患儿采用压疮护理小组的专业压疮预防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李红燕  丁萍  宋真  马冬花  王平 《安徽医药》2017,21(2):204-20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在线或移动式学习资源,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而护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优质护理的提出要求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对其进行心理、生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护理人员需进行终身学习来不断的更新知识去维护病人的健康.微课的产生使得临床护理人员对知识点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在病人中展开适当的健康宣教.该研究通过分析微课的背景、概念以及目前微课在我国护理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简述了微课应用于护理教学中的模式,微课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形式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我国护理教学和实践中的应用不足与展望,以期为微课在护理方面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对 2 1 0例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NST监护同时动态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 (S/D比值 )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对胎儿预后作出评价。方法 :孕妇入院后常规行NST和脐血流速度测定 ,图像异常者根据异常程度结合临床制订治疗、护理方案。结果 :S/D≥ 3组在NST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组明显增于S/D <3组 ,有显著差异 (P<0 0 0 5 ) ;在S/D≥ 3组中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 7分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D <3组 (P <0 0 5 )。结论 :经NST监护筛选后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大大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 ,为临床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宫内缺氧状态提供可靠依据 ,也为孕产妇的围产期整体化护理增添了新的内容 ,使高危妊娠的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4.
李红燕  赵杰  金丽燕 《武警医学》1999,10(10):613-6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以头痛、呕吐、语言障碍20d,加重1周入院,曾于1959年头部受外伤,昏迷2周后恢复正常。查体:T364℃,P78次/min,R16次/min,BP16/10.7kPa。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未见异常。颈软,克氏征阳性,霍夫曼征阳性,余病理反射未引出。双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腹部CT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头部CT示左右颞部均有占位性病变。入院后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探查术、双颞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颞部有5cm×5cm×4c…  相似文献   
55.
胞间粘附分子(ICAM)是参与介导细胞和细胞、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和与之接触的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类重要的穿膜蛋白。其表达量及构型的变化会引起细胞间或细胞和与之接触的生物材料间粘附力的相应改变,直接影响细胞的粘附、贴壁、生长、分裂和增...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在重症卒中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择134 例重症脑卒中患 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包括认知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于治疗前24 h 及治疗4 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I-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 指数 (BI)进行评定。结果 对比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前后结果,MMSE[(19.16±8.86)分比( 22.33±7.36)分]、 FMA[(34.08±22.21)分比( 53.96±24.79)分]、BI[ (35.38±19.83)分比( 61.78±18.88)分]评分均较干预 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康复可以显著减少卒中后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的 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7.
李红燕  罗一青  祁冰 《吉林医学》2023,(12):3502-3507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伴血脂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据估计,2045年我国20~79岁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数将上升到1.744亿人,仍将排名全球第一[1]。患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约30%可并发眼病,血糖没有控制好的晚期糖尿病患者100%有眼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眼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除了眼表疾病,其他眼部并发症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高眼压和视网膜病变、虹膜睫状体炎等也被发现与糖尿病相关[3-4]。T2DM患者由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使维持其正常眼表结构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增强[5],增加了眼部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繁衍的机会。  相似文献   
58.
<正>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具体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蛋白质错误折叠及聚集、氧化应激、"朊病毒样蛋白感染"及神经炎症等均有可能参与PD的发病和进展~([1-2])。其中,免疫介导的神经炎症被认为可明显加剧病情,是P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促进因素~([3])。明确免疫应答在PD进程中的作用并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控制神经炎症成为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PD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情况,为卒中二级预防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地连续纳入乌鲁木齐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242例,记录患者从住院开始到出院12个月内的服药情况、停药原因.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12个月时抗血栓药物服用率为55.8%(135/242),民族(OR=4.007,95%CI=1.768~9.080)、文化程度(OR=2.953,95%CI=1.493~5.840)、支付方式(OR=0.189,95%CI=0.060~0.594)、血脂异常病史(OR=0.424,95%CI=0.217~0.831)与依从性相关.患者在出院12个月时调脂药物的服用率为59.9%(145/242),文化程度(OR=3.613,95%CI=1.844~7.082)、支付方式(OR=0.254,95%CI=0.091~0.711)、血脂异常病史(OR=0.340,95%CI=0.179~0.648)与依从性相关.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出院12个月时降压药的服用率为71.9%(138/192),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12个月降糖药物的服药率为64.8%(59/91).抗血栓药物、调脂药物依从性差主要原因为症状改善停药、认为无须服药等.降压药物、降糖药物依从性差原因主要为检查指标好转、认为无须服药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普遍偏低,提醒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加强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时脑微出血(CMBs)形成的危险因素,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且在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4 d内完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对纳入的患者随访12个月,12个月后复查SWI,记录随访前后CMBs的数量和部位.结果 共纳入了94例患者,其中发现伴CMBs患者50(53.2%)例,经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OR=1.2,95%CI=1.07~1.61,P=0.004)、年龄(OR=2.2,95%CI=1.25~3.92,P=0.006)是CMB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年龄每增加10岁,CMBs患病率增加2.2倍,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年龄曲线下面积为0.695(95%CI=0.588~0.802),年龄预测CMBs的最佳cutoff值为62岁,当患者年龄≥62岁时,发生CMBs的风险明显增高.在12个月的随访中有22例患者复查SWI检查,发现新增CMBs病灶33个,经Wilcoxon非参数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随访后CMBs数量的中位数是2.5个,基线时是1个(Z=-3.1,P=0.002),随访前后CMB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年龄≥62岁、高血压病史、规律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定期监测CMBs的数量和部位,以指导二级预防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