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D2-40?survivin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97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D2-40?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中随访3年以上的56例作了生存分析?结果:24例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97例宫颈鳞癌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均值分别为(4.41 ± 1.02)?(15.07 ± 2.24)?(23.44 ± 2.79)?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42.5%?93.81%,两者在3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D2-40的表达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1)?在随访3年以上的56例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鳞癌中D2-40标记的LVD?survivin表达?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4者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D2-40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D2-40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D2-40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均是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并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双硫仑样反应的特征及其救方法。方法对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且主要表现为循环系统症状的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物、饮酒情况、反应时间性、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生素以头孢类抗生素尤其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常见,双硫仑样反应多为用药后饮酒所致,致双硫仑样反应时间多发生在饮酒后10min至1h,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心电图表现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早搏、sT—T改变等,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给予积极治疗后,多数病人在30min至数小时内缓解,无一例死亡。结论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与饮酒相互作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可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表现复杂且危重临床应引起重视,经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的比较,探讨保留神经的改良全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前?后妇女排尿?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实施保留神经的改良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另150例实施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于两组切除的子宫标本上分别取主韧带?骶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的切缘行S-100抗体的测定;根据患者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限在两组内均分为绝经前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分别比较术后1个月?1年的排尿及排便功能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的3组韧带切缘S-100阳性区域所占的面积比例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日比较无显著差异(P 均 > 0.05);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1年的尿频?排尿等待?尿失禁以及便秘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其中绝经前?绝经早期的两组患者比较,除绝经早期患者术后1个月尿频?排尿等待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绝经晚期的患者改良手术组术后1个月?1年的尿频?排尿等待以及便秘发生率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子宫切除术较传统手术能减少支配膀胱直肠神经的损伤,降低患者术后尿频?排尿等待以及便秘的发生率,对绝经晚期的老年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测卵巢内膜样囊肿(OEC)间质血流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术前应用TV-CDS检测60例OEC及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间质血流信号及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有血流显示的囊肿及肿瘤周边间质组织标本内的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OEC卵巢间质血流多呈Ⅰ级,RI值较对照组增高(P<0.01).(2) MVD在OEC卵巢间质中表达下降(5.87±1.44),与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s=0.66,P<0.01),与RI呈负相关(rs=-0.91,P<0.01).结论 TV-CDS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变化可反映术后血管病理指标MVD,可作为一种前瞻性研究,预测OEC对卵巢间质血管网的破坏.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间的关联性。方法:对127例单一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YP2C19位点rs4244285、rs4986893、rs12248560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比较服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DILI组)与未出现DILI患者(非DILI组)3个SNPs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结果:两组间3个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各代谢类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位点基因类型比较中,DILI组*1/*3基因频率低于非DI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DILI易感性可能有关,CYP2C19中*1/*3基因型可能是奥氮平所致DILI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6.
面部除皱术患者的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做面部除皱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后存在着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做好受术者的心理护理,认知、理解和控制这些问题的发生,是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由于有效的心理疏导,我科自1999年4月至2001年12月共行此类手术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我院自1975~1984年共手术治疗537例官颈癌,随访525例,本文对其手术范围、并发症的防治等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卵巢内膜样囊肿(OEC)间质血流变化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预测OEC对卵巢间质组织的损伤.方法 术前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0例OEC患者(研究组)及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卵巢间质血流信号及阻力指数(RI),术后采集有血流显示的囊肿或肿瘤周边间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TSP-1的表达及MVD计数.结果 (1)OEC卵巢间质内血流信号少,阻力高,RI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OEC卵巢间质内TGF-β1、TSP-1表达增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9%、66.67%,MVD表达下降,平均值为(5.87±1.44)个/400倍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与T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s=0.90,P<0.01),两者均与MVD值呈负相关(rs=-0.70、-0.76,P<0.01).(3)超声血流RI值与MVD呈负相关(rs=-0.91,P<0.01),与TGF-β1、T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7、0.81,P<0.01).结论 卵巢间质血流变化与TGF-β1、TSP-1和MVD表达的改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OEC的病理状态,两者相一致.超声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可前瞻性地预测OEC对卵巢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卵巢内膜样囊肿卵巢间质血流变化,探讨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搜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60例正常女性的超声检测作为对照。结果①卵巢内膜样囊肿卵巢间质血流不丰富,多呈星点状;动脉频谱为高阻型,RI(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S/D(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高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年龄〉35岁,病程〉1年是卵巢内膜样囊肿卵巢间质血流不易显示的危险因素;血流显示区域的不同与病程、囊肿类型(单房或多房)有关(P〈0.05)。结论超声检测卵巢内膜样囊肿卵巢间质血流变化,可了解其病理生理,预测其对卵巢间质组织的损伤,利于诊治。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survivin及bcl-2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宫颈癌、2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2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OPN、survivin、bcl-2的表达.结果 OPN、survivin、bcl-2在四组中阳性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分析显示宫颈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慢性宫颈炎相比,三者阳性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的表达与survivin、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OPN、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OPN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提示OPN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OPN的表达与survivin、bcl-2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