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208篇
医药卫生   7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 研究围产期母血与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核酸DNA载量的关联性,探索脐血乙肝五项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关系,用于评估新生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性.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选择住院分娩产妇612例作为乙肝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乙肝五项不同模式共分为五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产妇血清、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妇血清和脐血新鲜血清HBV-DNA载量,探讨围产期母血与脐血间HBV-DNA载量的关联性.结果 年龄在18 ~ 44岁围产期妇女,A组传染性强的乙肝“大三阳”或1,3阳性者149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9.33%和32.21%;B组260例乙肝“小三阳”,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3.08%;C组乙肝1、5阳性者58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5.52%和12.07%;D组乙肝病毒第5阳性者59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3.56%和1.69%;E组对照组:乙肝五项全阴性86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16%和0.A组与B组间脐血HBV-DNA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4.09,P<0.01).乙肝产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率高达82.55%,脐血HBsAg的阳性率为32.89%,A组即HBsAg HBeAg阳性的产妇经胎盘传播乙肝病毒的概率(32.21%)明显高于B组“小三阳”产妇的脐血HBV-DNA感染率(3.02%),A组是B组的10.67倍;传染性强的A组母血是脐血HBV-DNA平均载量的6345倍.结论 ①新生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阳性率与围产期母体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②乙肝产妇生产的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率是HBsAg的2.51倍,要研制复合型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即增加高效价HBeAb成分可结合HBeAg,原有的HBsAb也可结合相应的HBsAg,增强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作用;③我国应加强乙肝知识的宣教工作,完善围产保健制度.  相似文献   
92.
体力活动的健康促进效应已经在大部分研究中得到证实,如心肺功能提高、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改善等,但体力活动诱发变化的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并未得到系统性的描述和证实。本文从脑结构变化方面简要综述了体力活动对成人各脑区的积极影响,为体力活动的健康效应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证据;同时,综述了体力活动对儿童脑发育可塑性的影响,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倡导体力活动工作的开展和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郑州市男童青春期性征发育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郑州市7~18岁男童青春期性发育进程,为界定我国儿童少年青春期性发育状态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郑州市9所城乡中小学校7~18岁男生,每个年龄组至少200人,检查青春期性征发育状况并询问首次遗精情况,运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青春期重要发动事件平均年龄(中位年龄)及各主要百分位年龄。结果城市男童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3.75岁,乡村男童为14.50岁;外生殖器Tanner发育分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1.27岁、14.02岁、15.80岁和16.45岁,发育最早年龄7岁;阴毛发育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3.22岁、14.37岁、16.10岁和16.67岁,发育最早年龄10岁;腋毛发育Ⅱ期、Ⅲ期的平均年龄为15.54岁和16.80岁,发育最早年龄11岁;胡须发育Ⅱ期、Ⅲ期的平均年龄为16.02岁和16.88岁,发育最早年龄11岁。睾丸容积≥4 mL的平均年龄9.98岁,≥12 mL的平均年龄12.41岁。结论男童睾丸最先发育,其次是外生殖器发育,然后是阴毛发育,约1 a后出现半数遗精,腋毛和胡须最后发育;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发育及首次遗精年龄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为建立适合我国学生的健康体检项目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Google网络搜索为主要检索工具,对检索到的50份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并对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进行循证分析。结果国外学生体检表主要分为基本信息、医学史、预防接种史、体检项目和医生填写部分,其中体检项目又分为形态指标、内科、外科、五官科、辅助检查5个部分。结论我国中小学生体检表与国外学生体检表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外学生体检表中的部分项目设置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5.
目的回顾与总结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事业30 a发展状况,为全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9-2009年沈阳市13个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基本情况和人员情况的记录和统计表,对保健所总人数、人员职称及学历、总资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均面积和体检用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由最初的以初级职称和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已发展到以中级及高级和本科及大专学历为主,职称构成和学历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保健所的各项服务能力和硬件建设不断完善,但城市和农村地区保健所的人员、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别。结论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在硬件建设显著发展的同时,软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制订口腔保健治疗方案及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04,2008年选取某医科大学2 557名和2 723名新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口腔保健意识欠缺,女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行为优于男生;67.1%的学生每天早晚刷牙,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行为不容乐观。与2004年相比,2008年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没有明显提高。结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应加强对大学生口腔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7.
目前,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肥胖除影响儿童生理健康外,还对其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产生负面效应.有研究表明,肥胖可能导致儿童不良情绪的产生[2-3],不良情绪可能促进肥胖的发展[4].肥胖和不良情绪常常共同出现,这种重叠现象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理机制.现就肥胖和不良情绪二者并存的相关神经内分泌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对心理健康的消极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伍晓艳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1):1601-1605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儿童青少年普遍暴露于数字媒体.数字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儿童青少年带来学习机会和增加社交活动和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本文对儿童青少年数字媒体暴露现状进行总结,聚焦数字媒体使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联,结合当前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倡导积极探索数字媒体使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关联的方向性和潜在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儿童脂肪重积聚(AR)时相提前的关联。方法 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本研究共纳入2 896对母子对,收集孕妇孕前身高、体重、24~28周GDM情况,在婴儿42天、3月龄、6月龄、9月龄以及1岁后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连续追踪随访至6岁,获得其身长/高、体重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GDM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关联强度,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DM对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母亲孕前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23.2%(672例)、66.4%(1 923例)、8.7%(251例)和1.7%(50例);GDM患病率为12.4%。儿童AR年龄为(4.38±1.08)岁,AR时相提前的儿童占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67,95%CI:1.27~2.19)、肥胖(OR=3.05,95%CI:1.66~5.56)以及孕期患有GDM(OR=1.40,95%CI:1.11~1.76)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前体重不足(OR=0.60,95%CI:0.49~0.73)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仅孕前超重/肥胖或孕期患有GDM相比,孕前超重/肥胖与孕期患有GDM并存,AR时相提前的发生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03(1.20~3.44)、3.43(1.06~11.12)。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显示,孕前BMI和孕期患有GDM对儿童AR时相提前无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较高的BMI和孕期患有GDM是儿童AR时相提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并存的风险更高,但无统计学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与体脂百分比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检出情况,分析其与体脂百分比的关联性。方法 对安徽省8 890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血压和皮褶厚度的测量,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评价儿童高血压情况,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百分比。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体脂百分比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总人数(率)为1 210人(13.6%)。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血压总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女生,乡村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6、7.79、42.10和13.77,P<0.01)。城市男生体脂百分比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显著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在P40~组和P60~组OR值分别为1.65(95% CI:1.12~2.45)和1.75(1.27~2.42),男女生分别从体脂百分比P40P60开始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且男女生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总体上随着体脂百分比的增加而上升。结论 高体脂百分比会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