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14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可以从整体上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能较全面地揭示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生物体系内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这些变化与传统手段的测定结果相联系,能够发现相关疾病发生的早期代谢组标志物簇并评价治疗成果。其研究方法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相一致,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笔者现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正> 本病又称股骨骺软骨病,幼儿型髋关节骨软骨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扁平髋或Legg-Calve-Perthes病等,其病因、病理等有许多理论,是骨科学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就8年来国内有关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儿童股骨头血液供应特点。 4岁以前,股骨头骨骺血液供应来源为干骺动脉、外骺动脉。此时股圆韧带动脉尚未参予股骨头血液供应。 4岁~7岁因骺板所阻,来自干骺动脉的血液减少,外骺动脉为血液供应的唯一来源。 8岁~10岁,股圆韧带动脉伸入股骨头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1型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的结构特点。 方法 收集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11例和有日间嗜睡但排除相关睡眠疾病的儿童20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7 h)连续包括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并于次日进行5次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型发作性睡病组在入睡后觉醒时间占总卧床时间的百分比(WASO%)、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1期睡眠期比例(N1%)增加[17.60(13.10)vs 5.00(12.80),P<0.05;(19.93±12.00)vs(10.12±5.63),P<0.05],入睡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5.50 min(11.50 min)vs 13.50 min(22.87 min),P<0.05;(93.50±106.61)min vs(157.47±65.74)min,P<0.05],NREM 3期睡眠期比例(N3%)减少[(17.50±5.60)vs(24.48±7.60),P<0.05]; 但睡眠效率、NREM 2期睡眠期比例(N2%)、REM睡眠期比例(R%)、醒觉指数、睡眠期周期性腿动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夜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片段化现象。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021,95%CI 0.007~1.557)、双侧瞳孔变化(OR=27.532, 95%CI 8.975~57.413)、MR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OR=5.753, 95%CI 2.136~9.392)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OR=0.353, 95%CI 0.134~0.964)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上述相关因素结合后预测DAI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达92.0%。结论 入院GCS、双侧瞳孔变化、MR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因素与影像学指标结合则能更准确地评估DA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驻岛部队的饮食营养保障状况 ,为指导驻岛部队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调查某驻岛 2个连队一年四季的膳食情况 ,热能消耗采用 2 4h跟踪法 ,常规测量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及三头肌围 ,并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平均每人每日热量摄取1 4 .0MJ ,摄入的各种营养素中 ,除维生素A未达到供给量标准外 ,其余营养素均达到或超过供给量标准。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供热量分别占膳食总热量的 1 4 .4 %、30 .9%、5 4.7%。身体测量结果 :平均身高 1 6 8.3cm ,平均体重 6 2 .3kg ,皮褶厚度、上臂围及上臂肌围均为中等营养水平 ,平均热能消耗 1 2 .6MJ ,血红蛋白测定平均值为 1 38.1g·L- 1。结论该部队摄入的热量可以满足训练需求 ,三大营养素供热比基本上符合我军新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6.
颅内大血管TCD与MRA对照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与磁共振血管显像(MRA)的比较,探讨经颅多普勒(代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行TCD、MRA MRI检查,对照TCD与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分析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结果表明,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对诊断颅内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做常规和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抽吸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21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在CT定位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灌注尿激酶溶解血块并作引流.结果 14例患者术后2d复查CT证实血肿基本消失,7例3~4d后血肿基本消失.均获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再出血.结论 微创穿刺结合腔内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8.
2006年广东省中医院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构建了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和医疗费用有效控制体系,全面促进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旨在总结医院2006年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口下颌肌张力障碍(OM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依据患者临床特点,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者一侧或双侧咀嚼肌、颞肌及翼外肌,并根据肌肉收缩力量大小、肌肉体积及患者体重调整剂量。结果 68.4%的患者功能改善评分≥3分,疗效平均维持8~12周(有效范围2~28周)。4例患者注射后有轻度咀嚼无力,2~3周恢复。1例混合型患者注射后出现轻度鼻音,持续13天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其它严重副作用。结论 A型肉毒毒素对于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是有效、安全的。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分型,选择正确的靶肌肉及注射适宜剂量的肉毒毒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