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由糖尿病孕妇所娩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基础性的综合治疗,而对研究组患儿在采取基础治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包括临床治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所花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64%),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均比对照组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由糖尿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治疗住院时间,对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生存质量以及肺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初步考察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方法:用成人依恋问卷(AAQ3.1)、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 4)测量成年早期学生390名。结果:依恋各因子与人格障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59~0.555之间;回归分析显示,依恋对人格障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个依恋量表所测量的依恋因子共解释人格障碍总变异的46.3%。结论:人格障碍与依恋显著相关,不良依恋经验对人格障碍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细胞中重要的DNA感受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的培养上清,对RAW264.7细胞进行刺激,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刺激后RAW264.7细胞中STING蛋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院内收治的35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院内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hs-CRP、CK-MB以及c Tn I数值,分析血清hs-CRP、CK-MB、c Tn I诊断VM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hs-CRP、CK-MB以及c Tn I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VM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曲线下面积方面,hs-CRP数值以3mg/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65.71%、71.43%、68.57%、0.603,CK-MB数值以25U/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62.86%、68.57%、65.71%、0.589,c Tn I数值以0.5μL/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60.00%、65.71%、62.86%、0.578,hs-CRP、CK-MB、c Tn I联合检测时分别为94.29%、91.43%、92.86%、0.901,血清hs-CRP、CK-MB、c Tn I联合检测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K-MB以及c Tn I的联合检测,在VMC患儿的临床诊断中发挥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作者2000年~2002年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48例,出现并发症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并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及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30 mg/d,2~4 ml/h,微量泵静脉泵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尼莫地平30 mg/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有效地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盖诺化疗患者不同静脉注射通路局部毒性反应,为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化疗静脉通路。方法将59例使用盖诺化疗的患者,按血管的情况分为前臂静脉组28例和颈外静脉组31例,分别使用前臂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注射盖诺。比较两组给药过程中局部疼痛和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组局部疼痛、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臂静脉组(P〈0.01)。结论接受盖诺化疗的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较前臂静脉留置针给药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局部疼痛、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性,1岁4个月。因“反复失神,四肢抽动2 月余”入院。检查:神志清,反应灵敏,前囟未闭,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及肌力正常,双巴氏征(-)。脑电图:轻度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