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的MPP患儿25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n=54)和非心肌损害组(n=204),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肌损害组高热、发热持续时间>7 d、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起始时间>7 d、合并其他肺外并发症比例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抗体滴度>1∶80、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NP,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起始时间、CRP、IMA、RDW是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PP患儿治疗期间应行心脏标志物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结合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室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阿魏酸组、心衰组、心衰阿魏酸组;心衰组和心衰阿魏酸组采用主动脉缩窄术制作压力超负荷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手术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胶原变化;取左室游离壁心室肌,利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衰阿魏酸组左室内径增大、室壁增厚,射血分数降低(均P<0.05),MMP9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胶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明显增大(均P<0.05);与心衰组相比,心衰阿魏酸组左室内径减小、室壁肥厚程度降低,射血分数升高(均P<0.05),MMP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弱,胶原面积明显减小。结论阿魏酸能够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肌MMP9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室胶原重构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之间相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50只采用成组设计方法分成假手术组、创伤组、7-硝基吲唑(7-NI)治疗组、氨基胍(AG)治疗组、AG和7-NI联合治疗组共5组,用Marmarou方法造成大鼠TBI,伤后1,3,6,12 h、1,3,7,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I区nNOS和i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nNOS表达在伤后6 h均达高峰,各组高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12 h 7-NI治疗组与创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高于创伤组(P<0.05).各组iNOS表达在伤后3 d达高峰,各治疗组高峰值均低于创伤组(P<0.05).结论 大鼠TBI后nNOS和iNOS之间通过NO的反馈机制相互影响,nNOS活性的增强是iNOS表达的始动因子之一,iNOS活性增强可以下调n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VitC)对川崎病(KD)急性期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的影响,探讨VitC对KD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的36例KD急性期患儿(KD组)及15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肱动脉FMD,并比较KD组静脉滴注大剂量VitC(200mg/kg,最大量为4g)和安慰剂(10%葡萄糖)前后肱动脉FMD的变化。结果 KD组肱动脉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KD组静滴大剂量VitC后肱动脉FMD明显增加(P<0.01),静滴安慰剂后肱动脉FMD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剂量VitC能明显改善KD急性期肱动脉FMD,其对KD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igh dose vitamin C on 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FMD) of brachial artery in acute phase of Kawasaki disease(KD) and investigate whether high dose vitamin C could improve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KD.Methods Using high resolution vascular ultrasound,we measured FMD of the brachial artery of 36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2001 to Dec.2002. in acute phase of KD and 15 matched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s.Studies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igh dose vitamin C (200mg/kg,max≤4g) or placebo in KD group.Results The FMD of the brachial artery in K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55±3.00% vs 10.34±4.29%,P<0.001).Intravenous infusion of vitamin C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FMD of the brachial artery in 18 KD patients (6.97±2.93% vs 3.51±2.01%,P<0.01),while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placebo in the other 18 patien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FMD(4.12±2.21% vs 3.75±3.00%,P>0.05).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igh dose vitamin C can increase the FMD of the brachial artery,and it can improve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KD.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Vitamin C;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Endothelial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96.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输注机采新鲜浓缩血小板 (以下称新鲜血小板 )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 ,本站开展了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冰冻血小板产品应用于临床后 ,通过临床观察 ,除具有新鲜血小板的优点外还具有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随取随用 ,有利于出血危重患者的及时抢救的优点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产品制备1 .1 新鲜血小板的制备 :按国家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体检合格的供者 ,用 CS-3 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按要求和标准操作采集制备的产品 ,每单位含血小板 ( 2 .5~4.0 )× 1 0 1 1个悬浮在 1 70~ 2 0 0 ml血浆中。1 .2 冰冻血小…  相似文献   
97.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院内感染(NP)的病原菌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55例NP患者,研究其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并对病原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P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88.8%),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舒普深耐药率低;其次为G+菌(11.2%),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结论NP感染以G-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对舒普深敏感;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变化规律,以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选取42例严重创伤患者,均予以接PICCO临护仪测得EVLW,并同步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和各时间段内的液体进出量;描记EVLW及氧合指数变化趋势图,分析各数据.结果:严重创伤患者在入ICU后12 h EVLW超过正常,2 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4~5 d后恢复正常,氧合指数变化趋势与EVLW呈负相关,但下降得更早;42例患者伤后入ICU前有27例行积极正压复苏,15例行限制液体低压复苏,两组EVLW在入ICU后6 h、12 h、24 h及第2 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VLW持续增高者与先增高后下降者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5,Fisher·确切检验法).结论:严重创伤患者EVLW呈早期增高,2 d达高峰,4~5 d后逐渐降至正常的变化规律,持续增高的 EVLW可增加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伤后早期正压液体复苏增加了其EVLW,有必要对其在液体治疗中监测EVLW,根据EVLW的变化实施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lL-18)和镁离子(Mg^2+)的水平变化,探讨lL-18、Mg^2+与HIE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HIE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正常新生儿。HIE组及对照组分别于生后第1天、3天、7天、14天测定血清lL-18和Mg^2+,分析lL-18、Mg^2+的变化及意义。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清lL-18含量较对照组均有升高,Mg^2+含量较对照组均有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中、重度HIE患儿血清IL-18含量高于轻度HIE患儿,Mg^2+含量低于轻度HIE患儿,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4天HIE组的IL-18、Mg^2+含量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L-18、Mg^2+参与HIE的整个发病过程,IL-18、Mg^2++在新生儿HIE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清中IL-18、Mg^2+水平对判断HIE脑损伤的程度、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立止血、肾上腺素加机械通气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肺出血31例(治疗组),应用机械通气及立止血、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治疗,与对照组疗效相比较。结果治疗组31例肺出血患儿治愈19例(61.29%),存活者肺出血停止时间平均19.56 h。对照组23例,治愈1例(4.35%)。结论机械通气及立止血、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疗效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