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钾通道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血性水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出生3 d新生大鼠的星形胶质细胞;采用RNA干扰技术制作水通道蛋白4(AQP4)敲低型(AQP4-/-)细胞模型;用放射性[3H]标记的甲基D-葡萄糖摄取,测定缺氧缺血性AQP4-/-和野生型(AQP4+/+)星形胶质细胞体积;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的电流特性,并记录缺氧缺血性星形胶质细胞Kv通道的电流变化.结果 AQP4+/+和AQP4-/-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缺血时均较其对照组细胞体积明显增加(AQP4+/+和AQP4+/+组细胞在缺氧缺血0.5、1、2、4 h组占所对应的对照组D-葡萄糖摄取值的百分数分别为104±7、109±6、126±12、152±9和97±7、105±9、109±7、132±6,均P<0.05),但相同缺氧缺血时间点AQP4-/-介导细胞水肿程度明显减轻(均P<0.05),而且细胞电流密度随着缺氧缺血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对照组和缺氧缺血0.5、1、2、4 h组细胞电流密度值分别为116±8,107±9,91±10,76±6,37±11,均P<0.05).结论 在细胞缺氧缺血时,细胞外向性钾通道下调,可能阻止细胞内堆积的钾离子流出细胞外,引起渗透性改变而导致水通过AQP4流入细胞内,从而出现细胞水肿.  相似文献   
62.
2008年6月-2009年9月,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黄柏洗剂治疗足癣感染,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0-65岁;发病前均有足癣病史或密切接触史,足部出现红斑、肿胀、脓性渗出物伴痒痛,时间为1~5天。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2只3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高氧+GM-CSF组、空气+GM-CSF组、高氧对照组和空气对照组,每组8只.高氧组新生大鼠均采用95%的氧浓度暴露7 d,空气组仅置于空气环境中;高氧+GM-CSF组和空气+GM-CSF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的24、72和120 h皮下注射GM-CSF,每次9 μg/kg,高氧对照组和空气对照组于相同时点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检测白细胞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GF-β1、TNF-α水平;HE染色检测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RAC)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积分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指数.结果 (1)高氧+GM-CSF组、高氧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自细胞总数、分叶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气+GM-CSF组和空气对照组(P均<0.05).(2)与空气对照组相比,高氧+GM-CSF组、高氧对照组RAC[分别为(11.15±1.33)个和(9.59±0.67)个]显著降低,TNF-α[分别为(142.93±24.02)pg/ml和(224.09±41.91)pg/ml]和TGF-β1水平[分别为(1726.48±91.09)pg/ml和(2047.72±152.01)pg/ml]显著升高(P<0.05).(3)四组肺组织中均有PCNA阳性表达,绝大多数定位于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表现为核染蓝色.与空气对照组相比,高氧+GM-CSF组、高氧对照组PCNA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而高氧+GM-CSF组表达高于高氧对照组(P<0.05).TERT阳性显色部位在胞核,主要分布于外周肺组织肺间隔和肺泡壁部位,呈散在分布.与其他三组比较,高氧+GM-CSF组TERT表达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GM-CSF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肺组织干细胞的增殖及改善局部微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64.
脂溢性角化病泛发于青年患者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的2例泛发性脂溢性角化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活血解毒方对血瘀型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血瘀型银屑病患者112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6).对...  相似文献   
66.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约15%[1],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的临床表现隐匿,且发展迅速、预后极差,确诊后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六个月[2],这主要与其诊断时多数已为中、晚期有关。  相似文献   
67.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Na+、K+-ATPase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钊  姚裕家  付雪梅  陈娟 《四川医学》2009,30(6):793-795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变化,探讨在脑损伤脑水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健康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模型组。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 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用定磷法测定脑组织匀浆Na^+、K^+-ATPase的活性。结果①HIBD新生鼠脑组织6、24、48h和72h Na^+、K^+-ATPase的活性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较相应各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HIBD各时间段之间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缺氧缺血损伤新生鼠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降低,其变化趋势与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趋势一致,提示,它可能在脑损伤时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mircoRNA-155表达量、CD4~+T细胞水平与幼儿湿疹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诊治的120例湿疹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中mircoRNA-155表达量、CD4~+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并探讨其关系。结果:病例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Treg、Th2及Th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的Th1/Th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亚急性期、急性期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Treg、Th2及Th17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亚急性期、急性期患儿Th1/Th2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儿Treg、Th2、Th17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儿Th1/Th2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幼儿外周血中Th1/2细胞失衡与患儿病情变化具有相关性,mircoRNA-155表达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9.
付雪梅  刘阳 《大家健康》2016,(6):159-16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为显著性。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00%,而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对比差异较为显著(χ2=12.1012,P <0.05)。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使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于重庆三峡医院平湖分院精神科治疗的10 513例患者护理安全情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将护理不安全因素分为五部分,包括社会因素、管理体制、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及设施建设及环境。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 10 513例中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63例。管理体制、护理人员因素及患者因素是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护理人员心理因素、患者本身疾病和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分别占66.67%、57.14%、53.97%。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