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5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294篇
医药卫生   742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疑诊或诊断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70例住院病人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病人年龄、吸烟量、高血压病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尿病病程呈明显的相关(P=0.001-0.040),经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吸烟量、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9-4.892,P=0.002-0.25);结论:高龄、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猫抓病 (catscratchdisease)是一种少见的由猫抓伤或咬伤引起 ,急性期常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而慢性期则引起以局部淋巴结炎性肿大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 ,属于人兽共患病的一种。我室自 1 990年 1月~ 1 994年 1 2月间 ,共行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 1 70例 ,其中诊断为慢性淋巴结炎或结核性淋巴结炎 ,后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猫抓病者共 5例(5 /1 70 )。本文就这 5例病变的针吸细胞学特点结合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作一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1 2~ 40岁 ;发病部位 :颌下区 1例、肘部 3例…  相似文献   
103.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连年上升趋势。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因此 ,早期诊断困难 ,常常误诊误治。目前肺癌的诊断手段很多 ,如影像学、纤支镜、细针穿刺等均为有创性检查 ,患者痛苦 ,有一定的副作用 ,特别是对早期肺癌无法作出诊断。因此 ,寻找可靠的和具组织学特异的肺癌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小细胞肺癌 (SCL C)可靠的标志物 ,其阳性率为6 5 %左右 ,对其诊断疗效及预后监测具有临床价值 ,对于约占肺癌总数 70 %的非小细胞肺癌 (NCL C)目前亦有较满意的肿瘤标志物 ,即血清中细胞…  相似文献   
104.
支气管造影是诊断支气管疾病和肺部某些疾病的传统检查方法,但由 于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造影剂,目前这种检查方法有减少的趋势。   我院1988年研制成功了泛影葡胺胶浆支气管造影剂[1],克服了常用造影剂碘化油 、钡胶浆和有机碘水剂等的缺点,经支气管造影500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1 材料和方法 1.1 1988年10月~1995年5月,用泛影葡胺胶浆作支气管造影500例,男34 6例,女154例,年龄5~71岁,平均42岁。双侧造影415例,单侧85例。造影剂用量:单位侧 10~15ml,双侧20~30ml。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初步探讨白血病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及HCMV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75例白血病患者和28名健康人HCMV抗体进行检测.其中有11例M3患者作化疗前后对比检测.结果白血病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7%,健康对照组为0;白血病组HCMV-IgG抗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P<0.01)或非常显著(P<0.005)增高;如以HCMV-IgG抗体高于8.4IU/ml(约临界值1.1IU/ml的4倍)考虑为HCMV活动性感染,则白血病组阳性率35.7%,较健康对照组3.6%明显升高(P<0.005),且M3化疗后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结论HCMV抗体检测有助于白血病患者HCMV感染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比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经皮组与椎旁组各42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椎旁组采用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分子[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值、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功能(ODI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皮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椎旁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但经皮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椎旁组(P<0.05);手术后当天,两组血清Myo、CK、LDH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但经皮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0.05);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各随访时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严重感染、内固定松动、腰椎术后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腰椎骨折行经皮入路或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经皮入路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线粒体活性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条件培养基修复受损成骨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培养HUMSCs及制作其条件培养基,建立成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组、晚期氧化蛋白(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刺激组、常规培养基组、条件培养基组,培养1 h后用流式细胞仪以及Mito Tracker Red分析成骨细胞凋亡率、线粒体活性,并用蛋白-凝胶成像法(western-blot,WB)分析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差异,从而评价HUMSCs条件培养基对遭受氧化损伤的成骨细胞的保护、修复、逆转作用,以及线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HUMSCs条件培养基可以增加氧化应激作用下成骨细胞内线粒体活性;HUMSCs条件培养基可降低成骨细胞凋亡率,减少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结论HUMSCs条件培养基通过缓解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导致的线粒体功能与结构损伤,并下调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OB凋亡。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与经腹入路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1月手术治疗的168例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人群特征、手术并发症、总生存率及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胸入路组较经腹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两组R0切除率、5年生存率(59.7%vs.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P=0.008)、肿瘤分化程度(P<0.001)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经腹入路与经胸入路的生存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52例,首次手术43例,二次手术7例,三次手术2例,观察病人症状改善、融合节段椎体的稳定性、椎体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在神经损伤轻者均在手术后即刻改善,神经损伤重者术后1个月内有恢复,二次及三次手术者恢复相对稍慢,1例合并陈旧性神经根断裂者症状改善但神经功能恢复不佳;除1例翻修手术椎体复位稍有丢失外其余稳定性均良好;椎体融合在3~6个月内完成。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快捷、彻底、持久,恢复脊椎稳定性可靠,椎体融合确切。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