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医药卫生   4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正> 免疫疗法又称特异性减敏疗法。我们用该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5名患儿(男25、女20),年龄范围19个月~14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0年。变应原皮肤挑刺试验证实尘螨为主要致敏原。病情程度以记分表示,6分以上为重度,4分为中度,3分以下为轻度。本组病例重度24人,中度14人,轻度17人。治疗方法:根据变应原皮试终点滴定结果,选择合适的起始浓度行粉尘螨浸液减敏  相似文献   
73.
鼻衄的处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相似文献   
74.
雌激素水平对实验性鼻超敏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
近年人们发现鼻粘膜上皮层作为最先接触变应原的部位,在变态反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维持粘膜完整,产生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参与免疫调节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6.
<正> 资料表明,酮体酚能抑制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和其它活性介质,自肥大细胞和粒细胞中释放出,对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口服有明显嗜睡的副作用。为此,我们设计了以酮体芬为主药的鼻腔膜剂。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及酮体酚含量测定方法的观察。①制备:取酮体酚0.03、麻黄素0.3,地塞米松0.003分别溶于水,再与作为膜剂基质的PVA、CMC—Na液混和,加入甘油混匀,除泡涂膜,干燥分格起  相似文献   
77.
中药炮炙法,是我国劳动人民从生活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知识,是整个中药学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最先将炮炙法加以系统总结的是刘宋时人雷斅,他所著作的“炮炙论”对中药的制剂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炮炙法的专书虽起于雷斅,而中药的修治和炮灸的利用,是远在雷斅以前,雷斅只是将前人的炮炙经  相似文献   
78.
<正> 研散剂是把粉碎过的“粗粉”和“細料”混合,操作程序較簡單;但由于药料不同,制法各異,如“紅灵丹”內含有雄黄、火硝兩种药品混合,如果遇到磨擦力較强  相似文献   
79.
<正> 蜡蜂蜂蜡又名黄蜡、蜜蜡、黄占、黄蜂蜡等,是养蜂的副产品。产于北京郊区(通县),河北的安国、邯鄲,吉林的农安、九台,撫松、靖宇、临江、通比,福建的宁化、武平、龙岩,广西的桂林、憑祥,广东的海南、平远,河南的新乡,湖南的衡阳,湖北的孝感,陕西的宝鸡,安徽的六安,江西的贛州等地;江苏、浙江、云南、貴州、新彊等地也养蜂,因此也有蜂蜡出产。采制蜂蜡,現有兩种不同方式: 一、由野蜂采取:采蜡期在春秋二季,但以春季更好,因当时植物花开茂盛。秋季花朵較少,不宜多取。农历四月至九月间,侦蜂出外采花时,將蜂釀成的蜂壁割取三分之二(其余留作蜂的饲料),放在鍋內,用文火煮之,待其沸腾后,过濾,下面的汁就是蜂蜜。取上面  相似文献   
80.
山楂     
为薔薇科落叶灌木,树高約丈許。春季开白色五瓣花,数花叢生。結实为梨果狀核果,圆球形,初青,熟則表皮深紅色,內部白色或粉紅色。果实頂端宿蕚明显,种籽(核)淡黄色坚硬。葯用部份为果实。种类:分兩种。一种产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植物名“山里紅”。另一种产長江流域一带,植物名“野山楂”,又称“南山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