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0条狗分成神经植入组(Ⅰ组,n=6)和对照组(N组,n=4),切断左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造成单侧喉麻痹模型。Ⅰ组以左侧舌下神经袢主支的分支分别植入同测甲杓肌、环杓侧肌;N组不作神经修复术。5个月后,直接喉镜检查Ⅰ组声带均无明显萎缩;发音时见4条狗术侧声带内收明显,位于正中位,声门闭合无裂隙;2条狗左侧声带固定于声门裂隙位,内收不明显。深吸气时左声带均未见内收现象。N组左侧声带均萎缩,固定于旁正中位。Ⅰ组发音恢复正常,N组声嘶音调低。自发肌电图检查示  相似文献   
52.
菌必治(Ceftaiaxone)是第三代头孢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及耐受β-内酰胺酶的能力,半衰期长达7~8小时,已被试用于耳鼻咽喉部感染的防治,但尚未见与其他抗生素疗效进行比较的报告。对100例耳鼻咽喉部蜂窝织炎及脓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了菌必治与沃格孟酊(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  相似文献   
53.
喉返神经损伤早中期神经减压和神经吻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时喉返神经探查减压术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病程半年以内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42例,分为神经减压组15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6例、保守治疗组21例。神经减压组为神经探查术中发现喉返神经缝线结扎、瘢痕压迫,予以松解。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神经减压组,病程4个月内神经减压13例中11例不同程度恢复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另2例及病程4个月以上减压的2例,声带虽未恢复运动功能,但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喉内收肌也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但声带均未恢复运动功能。保守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声带运动功能未恢复。肌电图检查进一步证实神经减压组喉功能恢复最佳。结论早中期喉返神经探查减压能恢复麻痹声带正常的运动功能,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使喉内收肌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4.
多神经肌蒂多点植入术治疗声带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传统单蒂神经肌蒂植入术受肌的再神经支配治疗声带麻痹往往不完全的问题。采用多肌蒂、多点植入技术治疗。实验结果表明:环杓后肌肌张力、神经电生理参数及肌功能恢复程度均明显大于单肌蒂植入术,并得到形态学检查的证实。双肌蒂与三肌蒂植入术的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采用多肌蒂多点植入技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3例,声门裂均增大,呼吸困难改善,其中2例获声带外展,肌电检查证实3例均获有效再神经支配。结果提示多肌蒂多点植入技术治疗声带麻痹比单肌蒂技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5.
延期神经吻合术重建声带内收和外展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延期喉内收及外展肌神经再支配术的时机,选用15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在喉返神经切断后4,6,8,10及12个月,分别行膈神经与右喉返神经吻合,并切断内收肌支后,选择性支配右环杓后肌,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的内收肌支吻合选择性支配喉内收肌。采用喉镜、神经肌电检查、肌收缩力测定及组织化学检查发现,失神经10个月内行神经再支配声带可恢复不同程度的内收和外展,同时间声带内收幅度较外展明显,失神经病程越短,内收和外展恢复越好,且在6个月以内行环杓后肌的神经再支配及8个月内行喉内收肌神经再支配效果较好。认为,延期喉内收及外展肌神经再支配术应在喉返神经损伤10个月内进行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科实习带教工作新方法,不断提耳鼻咽喉科带教质量.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 2011年5月的耳鼻咽喉科实习生分为传统带教组和反思性带教组进行带教,并将2组的教学效果比较.结果:反思性带教组毕业实习学生在业务技能考核中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反思性带教组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思性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可以形成教学良好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丙酸氟替卡松鼻内应用对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PAR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鼻内治疗,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鼻分泌物中趋化因子Eoxtain含量,同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AR患者血清和鼻腔分泌物中Eotaxin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经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后,P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的同时,Eotaxin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甚至表现出比正常还低的趋势.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PAR能降低趋化因子Eotaxin的含量,进而抑制变应性炎症的发生,这可能为其发挥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8.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中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在芯片上点阵30多个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cDNA.对4例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及止常人鼻黏膜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观察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例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标本中.存在eotaxin-1(CCL11).eotaxin-2(CCL24).MCP-3(CCL7)。MCP-4(CCL13)。RANTES(CCL5)等趋化因子和CCR2、CCR3、CCR4、CCR5等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大多数趋化因子及受体倾向Th2优势。结论:变应性鼻炎存在Th免疫失衡,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特别是Th2优势的趋化因子及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治提供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59.
平阳霉素对大鼠脾脏组织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鼠脾脏为模型,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机制.方法:观察平阳霉素注射于大鼠脾脏后不同时段的病理变化,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合透射电镜检测凋亡,图像分析技术选择性地比较不同作用时段的凋亡率,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变化.结果:注射生理盐水不引起大鼠脾脏结构破坏.注射平阳霉素后第2天、第5天脾脏仅有轻微肿胀;第8天、第14天呈萎缩改变,脾窦内皮细胞受损伤;注射平阳霉素后不同时间电镜检查均可见到凋亡细胞;TUNEL标记结果显示凋亡广泛发生于脾窦内皮细胞及其他脾细胞;注射后一定时间内,凋亡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与细胞凋亡的增加一致.结论:平阳霉素主要通过诱导脾窦内皮细胞凋亡为主,并导致一定程度的坏死,少量的成纤维细胞增生等.其发生机制是通过Caspase-3活化途径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在经鼻腔泪囊造口术(DC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患者分为3组,其中15例行鼻外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18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34例行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鼻腔泪囊造口术.术后效果不佳者行修正性手术矫正.结果 术后1年经鼻内镜检查,3种术式中泪囊造口上皮化良好、无狭窄者分别为12、14和29例,造口边缘光滑,造口直径≥3mm,成功率 为80%、77.8%和85.3%;其余患者泪囊造口均缩窄或被瘢痕封闭,分别以同种术式行修正后手术并放入扩张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半年造口无封闭.总有效率分别为87%、83.3%和94.1%.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激光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粘连和肉芽形成,并能同期处理鼻腔阻塞性病变,提高该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