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评价超分割放疗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12月~2006年12月,183例肺癌患者进行超分割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1.05Gy/次,2次/d,10次/周,总剂量为56~72.3Gy。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19例,发生率为10.4%;照射56.7Gy以下、56.7~65.1Gy、72.3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8.7%,15.6%;平均照射面积120cm^2以下,120cm^2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5%、11.9%。本组肺炎经治疗缓解率为84.2%(16/19)。结论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超分割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经合理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及体征,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tochrome P450 enzyme,CYP)3A4*1G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芬太尼术后镇痛的用量及效果的关系.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71例,按民族分为2组:维吾尔族组(U组)37例和汉族组(H组)3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进行CYP3A4* 1G基因多态性检测,统计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术后采用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间术后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a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48 h内患者PCIA芬太尼总用量. 结果 ①U组患者中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6.5%、10.8%和2.7%,H组患者中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0.0%、44.1%和5.9%;U组患者G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91.9%和8.1%,H组患者分别为72.1%和27.9%;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各时点(术后6、24、48 h)脉搏血氧饱和度(pluse oxygen saturation,Sp02)、Rama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U组PCIA 48 h内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多于H组(P<0.05);U组和H组CYP3A4*1G突变型(GA型+AA型)PCIA 48h内芬太尼总用量明显低于野生型(GG型)(P<0.05). 结论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可能是两民族患者之间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侵入性操作实施告知的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接受过侵入性操作的368名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8项侵入性操作的7个项目告知实施情况。结果:告知度90%以上1项,80%-90%2项,79%以下4项。结论:提高护士对侵入性操作的护理告知知识和技巧是提高护理告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在生物靶向磁爆冲击干扰下昆虫卵的孵化率。方法:采用桑蚕[秋丰B]3、4、6品系为试验标本组成干扰组和对照组,进行生物靶向磁爆冲击干扰试验,观察分析虫卵动态孵化过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虫卵自然孵化过程中对其进行靶向磁场冲击干扰,不同序列的生物靶标干扰参数,对孵化率有这不同的影响。结论:研究探讨生物电磁干扰参数B/F/N为"窗口"值,受干扰的虫卵胚胎在自然孵化过程中出现非正常发育甚至死亡,B/F/N值越精确,对其孵化率的影响越大。在电磁场频谱中B/F/N"窗口"值的确定和其生物效应的作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诊治体会。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9例PT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6例首次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13例因求治甲状腺其他疾病而被发现,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中经冰冻切片检查确诊,术后给以优甲乐口服,1例行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患者2年随诊时发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行改良淋巴结清扫后患者仍健在。结论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独到的优势,能够及早的发现PTMC,对有甲状腺微小癌声像特征者应高度重视,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必不可少,合理的术式选择及恰当的术后治疗,能够明显的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降阶梯疗法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阴囊湿疹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组间对照开放试验,将入选的12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治疗组D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降阶梯疗法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初诊时将糠酸莫米松乳膏早1次,他克莫司软膏晚1次分别涂于患处,连用1周,第2周改用地奈德乳膏早1次,他克莫司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恶性间皮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2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M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2022年5月前国内外报道的妊娠合并M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该类患者诊断、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均知情同意。结果①本例妊娠合并MM患者情况:女性,32岁,因"停经29+5周,不规律下腹痛2 d"入院,伴发热、肩部不适、贫血及血小板升高;因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行胸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巨大包块,经会诊考虑肿瘤及感染待排,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2次胸部穿刺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间皮瘤(肉瘤样型)伴深浅淋巴结及颅内转移T4N3M1cⅣB期(主要出院诊断)。给予抗血管生成及免疫治疗,于产后64 d,患者及家属签字自动出院。②文献复习结果:共计检索到5篇与妊娠合并MM患者相关文献,涉及5例患者(其中1例无法获取文献全文而不纳入分析),结合本例患者,5例妊娠合并MM患者临床特点如下。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3例为恶性腹膜间皮瘤、2例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均有腹胀、腹痛,腹壁包块及大量腹水;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肩背部不适,胸痛及血小板升高。从发现首发症状至明确诊断需3~7个月,最终均以病变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5例患者仅1例术中完整切除肿瘤,3例采取化疗,1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5例患者共分娩5例活产新生儿,其中3例为早产儿,新生儿及胎盘均无肿瘤转移。2例患者产后死亡,本例患者产后2+个月时,尚存活。结论妊娠合并MM极其罕见,预后差。临床医师对腹痛、胸痛、胸腹腔积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尽早进行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手术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提高 ,冠心病(CHD)发生率和病死率已逐年上升并跃居首位。因此 ,深入探讨CHD危险因素和易患风险 ,对进一步拟定完善的防治对策意义重大。然而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尽管在有效控制了CHD多种公认危险因素后 ,至少在部分人群中CHD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因此 ,有理由认为CHD发病还存在着其他候选危害因素 ,进一步识别、确认并控制那些尤其是可逆转者 ,对防治CHD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关于血中 6种基本要素失衡与CHD风险间的关系研讨也就相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综合国外部分新近相…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对耳鸣认识的逐步深入, 世界不同国家及地区如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AAO-HNS)、欧洲TINNET耳鸣工作小组[TINNET-COST Action BM1306(2014-2018)]、日本听力学会耳鼻喉科学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以及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等分别于2014、2019、2010、2020和2021年制定或修订耳鸣相关指南类文件。这些指南都基于最新循证医学和/或多国专家共识, 反映了全球学者对耳鸣认知的改变和进步。本文综合以上5家指南的整体框架和重点内容, 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门诊针刺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产科门诊评估,中医科行针刺促宫颈成熟后成功经阴道分娩孕妇62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按产科指征入院,未行任何措施促宫颈成熟且成功经阴道分娩的孕妇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孕妇产时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试验组刺前后宫颈Bishop评分。观察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针刺后宫颈Bishop评分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会阴侧切、宫颈裂伤及阴道血肿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使用缩宫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产程、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针刺1个疗程的孕妇新生儿体重、使用缩宫素比例均明显低于针刺2个疗程及以上的孕妇(P<0.05)。试验组无一例孕妇发生晕针、血肿、皮下出血、针刺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门诊针刺能有效促宫颈成熟,降低缩宫素使用率,且使用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