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3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91.
高压氧治疗头痛林忠豪,刘晖,陈舒226例患者中,住院196例,17诊30例,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以下简称HBO组)142例,男性108例,女性34例;年龄2~62岁;病程7天~7年,其中<6个月64例,~12个月57例,>12个月ZI例;脑外伤后...  相似文献   
92.
刘晖  曾四元 《医学综述》2008,14(6):841-843
微转移是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被捕获、侵出血管并种植于特定器官且发生增殖的播散肿瘤细胞灶,常伴有间质反应,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聚合酶链反应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巴结、外周血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鳞状细胞癌抗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的表达。  相似文献   
93.
管香绒  李晓玲  刘晖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309-4309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项目之一,也是实习中最受护生欢迎的一种操作。护生学习和操作热情高,主动性强,但是,带教老师往往只注意结果是否一针见血,而忽略了操作是否规范、准确,久而久之使护生养成一些不正规的习惯,而影响了医院和护理队伍的形象。我们在长期的带教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4.
肺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文献对肺平滑肌瘤病的命名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价存在争议,有文献称其为肺多发性平滑肌瘤、肺平滑肌瘤性错构瘤或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也有学者认为是子宫分化好的平滑肌肉瘤的肺转移灶。本文报告1例经胸腔镜切除,组织学诊断为肺平滑肌瘤病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
外科急腹症是指腹内器官因急性炎症、扭转、穿孔、破裂、绞窄或肠系统血管栓塞引起的以急性腹痛为主,且大部分需要外科紧急手术治疗的疾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断,抢救不及时,就可能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和生命危险.所以外科急腹症的治疗方案需要很快决定,医生要迅速确定是否需要手术,何时手术以及进行何种手术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6.
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多样,以眩晕为突出表现而无其他症状的MS发作少见,现报道1例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MS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97.
Ⅰ期开放松质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Ⅰ期开放松质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总结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2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42岁。其中跟骨骨缺损7例,胫骨4例,股骨1例。采用患处换药,刮除失活的软组织及骨组织,清创后Ⅰ期行自体松质骨植骨,伤口开放,术后创面爬满肉芽后行游离植皮治疗。结果:术后移植骨质表面覆盖肉芽组织时间平均24.1d,创面完全闭合时间平均30.3d,所有患者经过8~3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骨缺损处经植骨后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感染复发者。结论:Ⅰ期开放植骨术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简单可行的方法,术前刮除失活组织,术中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充分植入松质骨及术后严格无菌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99.
刘晖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249-250
<正>肺结核病是结核菌侵入肺部后产生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靠定期X光射线检查;病变进展时有倦怠、潮热、消瘦、咳嗽、咯血等症状。在一般情况下,病变吸收痊愈后常遗留一些纤维钙化硬结病灶。笔者几年来共治疗肺结核病人200例。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年,椎间植骨均愈合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颈前血肿、窒息、气胸、乳糜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术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术前A级6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D级2例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解决了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因胸骨柄遮挡带来的操作不便,又可避免切断胸骨、锁骨的相关并发症。通常能显露至T4,并能在直视下完成T3及以上椎体的前方减压、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