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29篇
地球科学   13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塔里木地块二叠纪古地磁结果及二叠纪中国大陆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二叠统的三个剖面中采集的标本,获得了两个古地磁极:一个获自灰岩剖面(λ=65°N,φ=163°E,K=128,A_(?5)=4°,n=11).另一个获自两个玄武岩剖面(λ=55°N,φ=172°E,K=66,A_(95)=4°,n=21).结合原先已发表的数据,塔里木地块二叠纪古地磁场为λ=61°N,φ=177°E.K=98.A_(95)=9°,N=4.塔里木地块古纬度比中朝、扬子地块高得多,认为这些地块是分开的大陆地块.晚二叠世.塔里木、西伯利亚、中朝、扬子地块之间发生过重要的相对运动表明.地质上推断的晚古生代碰撞、并合作用在中亚及东亚的复合构造演变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992.
In the stability study of the regional structures in the area of the Longyang Gorge Hydroelectrical Power Station, a model of the current stress-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area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nalyses of available data of regional surveys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active faults and ancient earthquakes. This model was examined and verified by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nd data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根据Aki等人提出的尾波理论,导出了地方震尾波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持续时间比的具体表达式: τ_H/τ_V=I_H/I_V(Q_H/Q_V)~(1/4)·B_H/B_V。该式表明,τ_H/τ_V的变化主要反映了震源体一定范围内,由于介质的各向异性而引起的尾波在不同方向上的激发及衰减能力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地震前τ_H/τ_V短临异常的物理机制,认为异常的产生与孕震期间介质内裂隙的出现和闭合有关。1986年门源6.4级地震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前,τ_H/τ_V都有不同程度的短期低值异常及临震高值突跳。门源地震前后门源台记录的直达S波的最大振幅比A_(mH)/A_(mv)也有与尾波持续时间比类似的异常。最后通过对一些震例的分析,初步得到震级与异常时间的关系为M=0.657lnT+3.44。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重点研究了桦甸杂岩的主要造岩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石榴石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共生关系。各主要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相互关系都说明桦旬杂岩的变质作用高峰达麻粒岩相。文中用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黑云母、石榴石-普通角闪石、石榴石-斜方辉石和石榴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等矿物对和矿物组合作了变质作用温度、压力估测。桦甸杂岩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约为6.4—7.1kbar,700—750℃,桦甸杂岩变质时的埋藏深度约25km,当时的地热梯度大约30℃/km。  相似文献   
995.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贺根山断裂与西拉沐伦河断裂之间,处于古亚洲洋构造与古太平洋构造的叠加部位。具有双层结构特征(基底以二叠纪地层为主,盖层为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发育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及众多的多金属矿床。区内矿床以多成矿元素共生、伴生为特点,按成矿作用特征划分为4个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包括斑岩钼多金属、锡多金属2个亚成矿系统,矽卡岩成矿系统包括矽卡岩型铁锡、铅锌银2个亚成矿系统,热液脉状成矿系统包括银多金属、铜多金属、锡多金属3个亚成矿系统,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为稀有稀土成矿系统。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床形成于2个主要时期:晚二叠—世三叠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作用均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既包括深部岩浆带来的物质,也包括区内地层,具有多来源特点。晚二叠—世三叠纪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表明大兴安岭南段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6.
997.
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细胞色素P4501A四种生物标志物,即鳃丝EROD活性、肝EROD活性、肝CYP1A mRNA和肝CYP1A蛋白为指标,在泉州湾海域选择6个站位(包括1个对照站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同表层海水中石油类含量和沉积物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PAH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新一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BRv2)对监测站位石油类和PAHs污染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站位的上述四种生物标志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相应站位表层水中石油类含量及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相吻合;IBRv2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位IBRv2指数介于1.5~4.2之间,其中2号站环境污染压力最大,4号站最小.在复杂的海洋污染条件下,采用CYP1A多种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反映石油类等污染及其生物效应状况.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首次采用RACE技术获得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眼柄部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基因cDNA全长序列,共2 421 bp,5'UTR长度为180 bp,3'UTR 为1 821 bp,开放阅读框(ORF)长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23.74%,延伸链占23.02%,无规则卷曲占53.24%,预测分子量为15.47 kD,等电点(pI)为7.049。CHH成熟肽包含6个CHH家族中位置保守的Cys残基,C端为GK,推断为ES型CHH基因。聚类分析表明:口虾蛄CHH和十足目CHH聚为同一个分支的两亚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CHH基因在肠中表达量最高,在眼柄、触角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在肌肉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卵巢中表达最低,而在精巢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999.
西沙岛礁白云岩化特征与成因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 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 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本文基于西科1井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西沙岛礁特有的白云岩化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西科1井7层白云岩在成因上与埋深和压实成岩作用无关,其分布与海平面下降的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岩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岩成岩流体为浓缩的高盐度海水。根据白云岩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礁滩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渗透回流作用的白云岩化模式:伴随海平面的升降,礁体处于淹没与暴露的交替之中,海平面下降导致了礁滩潟湖的形成,由于西沙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使澙湖中海水盐度增高,最终形成富Mg卤水;澙湖中高盐度富Mg卤水在礁体内下渗和侧向扩散,Mg逐渐替代早期CaCO3晶格中Ca而形成白云石;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礁体淹没与暴露的交替导致了钻井岩心多个白云岩层的形成。海平面升降直接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发育和白云岩化作用,导致海平面升降的古气候变化在岛礁的形成发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故事化叙事”手法,以制作科普视频《揭秘广西桂林临桂区“3·21”17级大风》为例探讨了突发气象灾害科普视频的制作思路和创新要点。通过运用图形和动画对分钟级的精细化实况数据、雷达回波图进行可视化展现,可使气象科普视频通俗易懂,可看性和趣味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