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科学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1.
为揭示洞穴系统中SO42-和NO3-离子来源及其对洞穴碳酸盐溶解的影响,通过对麻黄洞6个水点自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进行为期一个完整水文年的系统监测,对于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麻黄洞洞穴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以及HCO3·SO4-Ca·Mg型;(2)通过实地调查与元素比值法综合分析可知,麻黄洞NO3-与SO42-各水点来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麻黄洞NO3-主要源于农业活动和大气N沉降,而SO42-主要以农业活动、石膏溶解为主要来源,SO42-和NO3-均参与了岩溶作用,加速了基岩的溶蚀,这一过程主要受离子浓度、径流大小以及补给模式影响;(3)基于水化学计量法和稳定同位素技术估算可知,SO42-和NO3-洞穴水DIC的贡献为0.05~0.61,释放DIC的同时改变了水中离子浓度,对于岩溶作用形成扰动,总体呈现出旱季>雨季、滴水>裂隙水的特征.同样,由于岩溶区的复杂和不可知,在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时应当注重多种方法的结合与比较,提高研究精度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2.
长江流域旱涝年低频风场分布和演变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低频风场出发研究低频振荡在旱涝年的年际差异以及与降水的关系。表明:旱涝年我国东部环流系统低频分量所占比重显著不同;与长江流域降水变化联系的低频风场的特点及变化有显著不同。1980年降水的变化与东亚季风区内的低频振荡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副热带季风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113.
额济纳绿洲地表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地表微气象特征日变化规律明显,阴天和降水天时变化规律不明显。观测期间平均气象特征与晴天较接近,平均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比值基本大于0.8。晴天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上代表了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和降水天时的变化表示了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晴天时地面热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日间绿洲内平均Bowen比为1.5左右;阴天地面热量交换以潜热通量为主,平均Bowen比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114.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n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of the past four years in China. The studyof earthquake disasters′ quant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losses increase remarkably when population concentrates inurban area and social wealth increase. The article also summarizes some new trends of study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mitigation, which are from seismic hazard to seismic risk, from engineering disaster to social disaster andintroduces the community-center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15.
张艳武 《中国科学D辑》2003,33(Z1):108-114
利用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2002年6月的大气资料作为陆面模式的强迫场, 研究陆面过程模式(NCAR/LSM)在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 模拟结果表明, 在观测资料的强迫下, NCAR/LSM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地表特征量的变化趋势. 在LSM模式中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表植被类型描述与实况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实际地表特征, 我们定义北麓河地区草原植被覆盖度为0.6, 叶冠高度为0.15, 位移高度为0.10. 通过对比试验发现, 修正模式参数后, 模拟的地面气温和地表温度日变化更接近于观测值, 对温度峰值模拟有较好改善. 地面通量模拟也有一定改善. 所以, 修正LSM模式中高原地区的地表及植被描述参数, 可以有效地提高陆面过程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性能.  相似文献   
116.
地震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地震应力触发基本理论.从地震静态和动态应力触发、粘弹性模型在地震应力触发中的应用、火山喷发或爆炸与地震触发及地震触发的其它解释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地震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并对地震应力触发研究近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7.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带和北东部缓坡带)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研究了各地貌单元和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台地岩溶水以垂向渗流为主,风化剥蚀强烈,形成垂向的溶缝、溶洞常被泥质等充填,横向连通性弱;岩溶陡坡、岩溶台地和岩溶陡坡过渡带岩溶作用最强,溶孔、溶洞发育,且充填程度低,缝洞系统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岩溶缓坡水流速度慢,岩溶作用周期长,溶蚀空间易受充填,不利于缝洞保存;岩溶盆地岩溶发育最弱,储集性能差,是不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8.
基于GIS的社区居民避震疏散区划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灾前人群紧急疏散区划成为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城市应急疏散设施布局现状,立足于社区夜间避震疏散需求,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应急疏散需求分布、疏散空间可达性、疏散优化归属3方面逐步构建居民避震疏散区划方法,并选择上海市内人群和建筑相对密集的陆家嘴街道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避难设施优化布局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提供科学适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9.
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国家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现状,提出了一种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开发,该系统结合实时的地震信息与GIS数据(GIS数据有震中地区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震行业数据),并和Google Maps所提供的全球范围的地图资源有机融合,通过Intemet为用户提供快速服务.每当有较大地震发生时,系统还可以通过彩信为特定用户自动发送相关图片,这对实时地震灾害评估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极大便利.现在,该系统网站已经成为一个访问量很大的地震网站,尤其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0.
四川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前兆分项目建设已通过中国地震局监测司的验收,四川前兆钻孔应变仪台站观测系统已运行一年多,从观测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值得总结和分析的必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震预报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