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科学   146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构建一个WebGIS系统,必须要有一个提供地图应用服务的平台。以MapXtreme for Java为地图服务器,研究了JSP标志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JSP标志成功开发、部署了地图的常用功能,实现了校园电子地图的网络发布。  相似文献   
92.
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脂肪酸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中检测出一些正构脂肪酸, 碳数分布范围主要为C14~C26, 主峰碳为C16, 次主峰为C22, 与上覆土壤中以高碳数分子为主的正构脂肪酸分布形式略有不同. 石笋中的脂肪酸除了土壤生态系统提供部分来源外, 洞穴滴水和洞穴内部的微生物也可能贡献了一部分低碳数分子. 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和氧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而且高值对应于寒冷气候事件(北大西洋冰筏漂砾事件H1). 这与温度对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反应的影响有关. 脂肪酸指标记录的气候事件与前期报道的来源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脂肪醇和脂肪酮记录的气候事件有一定差异, 可能是不同类脂物分子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和生态系统生物组成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93.
湖北清江石笋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经铀系法和1 4 C法精确定年的石笋 (Z 2 )的碳氧同位素组成 ,探讨它们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石笋碳酸盐氧同位素主要组成反映了地表水的氧同位素组成 ,受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湿度控制 ;碳同位素组成则反映当地的植被面貌 ,即C3和C4植物的比例 ,间接指示古湿度。洞穴石笋稳定同位素的定量解译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本文提出一种表征洞穴石笋纹层颜色的新方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用于研究湖北清江榨洞2号石笋的反射光谱特征并探讨其古气候的替代意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能消除因样品表面性质等差异而引起的测量误差,提高分析测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有利于真实反映石笋沉积纹层的颜色特征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石笋纹层450nm/700nm的反射光谱特征能较好地反映洞穴碳酸盐中痕量铁。由于铁是气候控制下地球表层各种作用的产物,可灵敏指示气候条件,因而石笋纹层的反射光谱是一个潜在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随着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第四纪红土日益受到第四纪地质学、土壤学研究者关注,一系列研究表明红土中赋含了丰富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下的产物,与青藏高原隆升、秦岭-大别中央造山带隆起及中国南北第四纪环境分异等重大事件紧密关联,亦为全球变化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96.
沉积岩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夏  黄俊华  白晓  王友珍 《地球学报》2008,29(6):677-683
岩石样品中的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已经在重建古环境和古植被等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的系统研究较少。由于岩石样品前处理的方法不同而对有机碳同位素的测量结果所产生的正负偏差,从而导致不能准确地反映样品中所记录的信息。笔者通过大量条件试验,分析了前处理过程中主要影响实验结果的几种因素。①样品粒度的影响:粒度100目的样品可得理想数据,而粒度在60目时两个样品同位素值均相对偏正,200目时灰岩样品也相对偏正;②不同酸浓度的影响:在1~12N浓度酸处理样品其有机质碳同位素没有明显变化,但低等级酸所含杂质明显使数据偏负,加入15%的氢氟酸对数据没有产生明显影响;③洗除样品中残余酸和烘干温度的影响:为了避免样品中有机质的损失,而不洗除样品中残余的酸,但是样品数据明显偏负并对仪器有损坏,烘干温度100°C时样品部分有机质挥发或升华而使数据相对偏正。  相似文献   
97.
The redox sensitive elements, molybdenum (Mo) and uranium (U), in marine sediments from the latest Permian Dalong (大隆) Formation at the Shangsi (上寺) Section, Northeast Siehuan (四川), South China, were analyz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o determine their response to a range of redox conditions, and to estimate the organic carbon burial rate.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thigenic Mo abundance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modern oceans, the organic carbon burial rat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rocks at Dalong Formation, ranging from 0.48-125.83 mmol/(m2-d), which shows a larger range than the mineralization rate of organic carbon at the continental margins (1.6-4.23 mmol/(m2.d)). The Zr-normalized Mo and U abundances show large fluctuations in the entire section. The maxima of Zr-normalized Mo abundance and thus the maxima of the organic carbon burial rates were observed at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155th and 156th beds (404-407 m above the base of Middle Permian). A decrease (the minimum) in U/Mo ratios is present in this interval.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oxygen-limited conditions and ultimately anoxia or euxinia may develop within this depth interval. In contrast, an enhanced enrichment of Zr-normallzed U abundance is found, in association with less enrichment in Zr-normnllzed Mo abundance in the interval from the I51st to 154th beds (395-404 m above the base of Middle Permian), inferring the dominance of a suboxic/anoxic depositional condition (denitrifying condition), or without free H2S. The presence of small quantities of dissolved oxygen may have caused the solubilization and loss of Mo from sediment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ultiple cycles of abrupt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due to the upwelllng at this interval lead to the enhanced accumulation of authigenic U, but less enrichment of Mo. A decrease in the contents of U, Mo, and TOC is found above the 157th bed (407 m above the base of Middle Permian),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enhanced U/Mo ratio, suggesting the overall oxic conditions at the end of the Dalo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8.
99.
南宁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NNCORS)由基准站网、系统控制中心、数据传输系统、用户应用系统、用户数据中心五个部分组成,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备份、登陆不上、初始化时间较长和突发事件处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目前南宁CORS系统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可全天候向南宁地区用户提供cm级实时和快速定位、mm级事后精密定位等服务,  相似文献   
100.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证实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水、大气降水和有机流体混合而成,早阶段以岩浆水占优势,而铅锌主成矿阶段则以大气降水和有机流体为主;着重分析了有机流体的成分,从中检测出了一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甾烷等,证实流体中的有机质来源于赋矿地层的菌藻类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