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科学   6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论述云南西部澜沧江构造混杂带的几何结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及运动学特征 ,认为该混杂带形成于始新世 ,经历了早期的东西向挤压和晚期的近南北向左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62.
澜沧江结合带北段位于澜沧江以西约6km、海拔3900m的碧罗雪山东侧。由于地形险恶,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前人仅在碧罗雪山花岗岩中获得黑云母KAr年龄98.5Ma[1]。我队在进行兔峨幅等3幅1∶5万区调联测过程中,新发现沿澜沧江结合带发育一喜山期构造...  相似文献   
63.
龙年  陶晓风 《江苏地质》2012,36(4):355-359
龙门山飞来峰主要有挤压推覆和重力滑覆两种形成观点,飞来峰的成因对龙门山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北段宝珠寺飞来峰野外实地考察及其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得出该飞来峰主体为向斜构造,具有多层结构,由北西—南东向逆冲推覆形成,为推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且该区域构造具有典型的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区别于整个龙门山前展式推覆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