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河口水闸水下结构安全对于水闸工程、整个河道,以及周边居民地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低可视度的水体环境中,采用传统人工潜水探摸方式进行水下结构安全检测效率低下。为提高效率,三维扫描声呐逐步应用于相关水下结构的安全检测中。本文以BlueView BV5000型三维扫描声呐系统在苏州河河口水闸水下结构的实测数据为基础,经滤波、测站拼接等处理过程,利用所得三维声呐点云对该水闸的水下结构进行安全评估。采用人工探摸方式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维扫描声呐在水下结构安全评估中具有优越性,可为后续运维保障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21井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中, 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与地球物理中的速度分析相结合,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为指导, 对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地层进行速度研究, 目的在于预测出储层内部有利砂岩发育区及储层埋深, 为井位论证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首先以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 确定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通过单井相划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层序界面, 通过层序对比和追踪, 建立起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 并以此作为速度研究的模型层位, 利用模型迭代层速度反演法, 有针对性地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内部的层速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目标层序白垩系清水河组(CX0-CX3) 的层速度分布规律是: 南及东南部砂体发育区地层速度高, 北部泥岩相对发育区地层速度低, 速度的高低反映了砂岩含量的多少; 速度图上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平面分布形态, 与属性图的平面分布范围和形态基本吻合, 振幅属性图上的异常体是高速异常体, 速度与振幅类地震属性在反映储层非均质性和砂体横向变化方面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此外, 在层序格架下的层速度反演基础上得到的目标层序CX3界面的平均速度图, 其系统误差和随机噪音的影响小, 时深转换所得CX3界面构造图等值线走势合理, 即使井资料较少, 也能得到形态正确精度较高的构造图.模拟勘探评价5个阶段的误差分析表明, 钻前预测误差不超过0.33%, 有效降低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深度设计误差和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预测倒谱系数的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滔  郑晓东  张&#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266-4277
本文借鉴语音识别技术中的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系数)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分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将子波和反射系数信息分离的地震语音特征参数,对地质现象边界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更细致地观察隐藏在地震数据中的地质特征.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基于LPCC系数的地震分析具有较高的地震相划分能力.实际地震资料应用表明,LPCC系数对储层特征的描述比常规三瞬属性更为细致,不同阶次LPCC系数在描述储层不同特征时也保持了内在的联系.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提取的12阶和24阶LPCC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目的层段古地形较为吻合,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断裂、礁滩相带、深水扇和储层的分布特征,说明在地震相分析中采用LPCC系数作为特征参数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收集了以震中为中心30o~45oN 、70o~95oE范围内由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亮温资料,资料时间段为2012年5月1日~2014年4月30日。应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每一个像元的小波相对能谱,得到了分析区域内相对能谱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显示,从2013年10月开始相对能谱在震中附近出现异常,随后异常逐渐扩大并向阿尔金断裂带和西昆仑断裂带东段区域扩展。从同年11月开始塔里木盆地西缘的中天山、南天山和西昆仑区域断裂带西段开始出现异常,之后异常区域进一步扩大并向断裂带迁移,最终形成沿塔里木盆地周围断裂带分布的带状异常区域。异常在2013年12月下旬和2014年1月上旬达到峰值,随着地震的临近,异常区域开始减小,异常幅度也开始减弱,至地震发生时震中区附近异常已经消失,但在阿尔金断裂和中天山区域异常仍存在。于田地震发生后异常迅速衰减,2014年2月下旬异常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网格的频率域全波形反演(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频率域全波形反演虽然克服了时间方向上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但是地下介质的复杂性使其在空间域仍然存在局部极小值缺陷。在优化梯度法基础上,本文采用预条件双共轭梯度稳定算法和多重网格方法计算反演中的波场传播和目标函数的梯度,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同时,减小计算机内存的消耗。频率域波形反演和多重网格的多尺度性质有效改善问题极小值缺陷,加快反演的收敛速度。以局部非均匀的三孔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南中国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地区,钻井取芯表明此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以细颗粒状分布于水合物稳定带内.以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讨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关键技术,综合利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阻抗反演、属性聚类分析及神经网络方法等),以钻井结果为约束分析不同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的适用性,确定利用属性聚类方法来获得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将钻井取芯结果与地质条件相结合,综合多方面地球物理信息,分析产生这一分布特征的地质原因,指出断层与裂缝是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水合物、游离气的分布模式及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造成196人遇难、23人失踪和上万人受伤的重大灾难。为了分析芦山地震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收集了以震中为中心98°~108°E、25°~35°N范围内,2011年4月20日至2013年4月19日为期2年,由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地表亮温资料。应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每一个像元的小波相对能谱,得到了分析区域内相对能谱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从1月中旬起,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开始出现异常,随后异常沿着龙门山断裂逐渐向SW扩展;从3月上旬起,鲜水河断裂带也开始出现异常,之后异常聚集在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交会区域,在3月下旬异常区域和异常幅度达到最大。随着地震的临近,异常幅度和空间区域逐渐减小,直至4月19日异常还在持续中,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域的东南边缘。因此认为,热红外异常可能与芦山地震是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18.
牡蛎不同组织细胞核DNA含量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太平洋牡蛎新鲜的鳃、闭壳肌及性腺组织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计分别测定三个组织细胞核DNA的含量。其中,鳃及闭壳肌组织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在个体间及组织之间比较恒定,而性腺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个体间差异明显,且与鳃及闭壳肌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均呈明显差异。结果说明,鳃及闭壳肌组织是测定牡蛎细胞核DNA含量用于倍性鉴定的理想试材。  相似文献   
19.
用于AVO分析的振幅保真平面波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o support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structure areas, we introduce an amplitude-preserving plane-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wave equation in media with little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 In its implementation, a data mapp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offset-plane-wave data sets from the common-midpoint gathers followed by a non-recursive phase-shift solution with amplitude correction to generate common-image gathers in offset-ray-parameter domain and a structural image. Theoretical model tests and a real data example show that our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is helpful for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20.
基于3D半密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断裂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相干属性的断层检测方法易受地层倾角的影响,为了提高断层检测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半密度卷积网络的断裂检测方法.在密度卷积网络模型基础上,去除了池化层,并将之前所有的卷积层与第一个全连接层连接,然后传给下一个全连接层,改进后的网络结构模型既兼顾了不同尺度的信息,又保持了空间分辨率.实际地震数据测试表明,改进的方法可以在弱监督标签条件下实现高精度的断层检测,且断裂检测模型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