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地球科学   100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地质调查、物探工作、钻探工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CO2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对鹤壁市新区地热及CO2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鹤壁矿区地处太行山前汤阴断陷盆地中部,其地下存在着奥陶系灰岩凸起的古潜山构造,这些凹陷中的相对凸起带是地下热水和CO2气藏的富集区.经分析该区地表以下无热异常,地热田属正常增温型地热区;CO2气藏为无机成因,是岩浆冷凝脱气和碳酸盐热解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白云鄂博矿区发育的脉状稀土碳酸岩,由于其结晶迅速,矿物颗粒细微,其中的微小矿物的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应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白云鄂博地区存在富稀土白云质岩浆碳酸岩脉,早期阶段形成碱性长石和铁白云石,无稀土矿化;铁白云石常常出溶铁质而自身则形成方解石.霓石和方解石形成略晚,常常与氟碳铈矿等稀土矿物共生,出现强烈的稀土矿化;而无解理的方解石则形成于更晚的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并出现强烈的铌、稀土矿化.铌铁矿分布在氟碳铈矿中和赤铁矿边缘,为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早期结晶的矿物如碱性长石、铁白云石稀土矿化弱,岩浆晚期分异出大量的流体相,稀土元素和Sr等进入岩浆热液中,并在热液结晶矿物中富集,甚至在非平衡结晶的石英中产生强烈的稀土矿化.结合岩相学显微观察,显微拉曼探针很好的揭示了这一地质过程.同时为白云鄂博矿床铌、稀土矿化的热液交代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邵洋  郑国光 《气象》2007,33(7):22-32
利用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河南省2005年3月20—21日层状云系降水过程中的云水资源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式主要计算了水汽收支状况、云中水分的微物理转化和降水效率等。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输送为云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域的水汽收入主要是水平流入,地表蒸发的贡献相对较小。河南南边界和西边界是此次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入边界,东边界和北边界是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出边界,较强的流入高度在2km附近。云系呈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平均0℃层在2.5km高度附近。6km高度以上的高云为冰云,2.5~6km高度之间的中云为冰水混合云,2.5km以下的低云为水云,符合“播撒-供给”云结构。雪和霰主要在4km高度左右生长,雨水主要在2.5km高度左右的0℃层附近生长。全省小时降水效率和地面小时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明显滞后于水汽流入率的时间变化。在降水较强时段,河南省域的小时降水效率为20%~30%。降水效率的分布形势与累计降水较为一致,河南南部较高、北部较低。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阐述了航测法成图制作1:1万地形数据工作过程中,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对地物进行室内判调“先内后外”的作业方法,并通过对获取的成果与常规方法的对比,证明此法在实际生产中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硬脆性围岩在开挖完成后,其强度在高应力的影响下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这导致围岩开挖损伤区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间相关的特征。在岩石强度时效性演化模型的基础上,以锦屏二级水电站试验洞钻孔摄像、声波、变形监测等开挖损伤区实测结果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方法,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LSSVM-PSO智能反演分析方法,并以锦屏二级水电站试验洞为例,研究了开挖完成后的25 d里,围岩强度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时效性演化特征,进而获得这一时段内开挖损伤区扩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高应力地区,隧洞开挖后,围岩损伤区的主要扩展方向受地应力控制,且最大扩展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且破坏区(破坏接近度FAI≥2)也集中于该方向; (2)开挖损伤区面积随时间近似呈S形曲线变化,表明开挖损伤区初始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最后又逐渐趋于稳定;(3)开挖后第3~10 d为开挖损伤区快速增长阶段。该研究成果对高应力地区硬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时效性演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通过介绍荒溪治理林业工程体系的基本原理,论述了阿尔卑斯山区危险区区划的重要性、产生背景、现状、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区划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山地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07.
酸法地浸采铀的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利用酸法地浸采铀对采铀区及其周围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以及针对这些影响所采用的各种治理手段和效果。并就我国刚刚起步不久的酸法地浸采铀中地下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用窗口法估计不连续面的连通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不连续面与窗口交切的必需而充分的条件,推导了不连续面迹长、间断长和不连续面连通率的估算公式,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9.
GZSD—1606型数字强震记录仪与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震观测是地震工程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地震动特性研究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数字强震记录仪与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技术指标,同时给出了测试数据和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110.
江西中部新元古代潭头群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江西中部在元古代神山群黑色千枚岩之上,早震旦世古家组砾岩或含砾千枚岩之下,有一套以火山碎屑岩夹酸性火山熔岩为主的地层,这套地层命名为潭头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田东组,火峡岭组,上施组,总厚达2000m。上部2个组产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时代大部分属于蓟县纪-震旦纪。下部田东组的熔岩测得锆石U-Pb年龄为(1027±36)Ma。根据上述情况,确认潭头群属于新元古代,时限为1050 ̄740Ma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