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科学   1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88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我们将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分为4种成因类型:即拉分或裂谷型张裂盆地,构造样式呈现为复式地堑;陷落型前陆盆地,构造样式为(正或负)反转构造,早期因克拉通地块向造山带前缘下俯冲,导致后者上部地壳重力陷落形成半地堑,晚期由于造山带向外扩展使盆地前期构造发生反转;岩石圈块断型克拉通盆地,构造样式为继承性明显的重叠构造;叠加型复合盆地,盆地发育的各个时期受不同方向应力场控制,无论是变形或沉积,在不同时期其构造方向和特征均不同  相似文献   
42.
信息动态     
变质岩是组成硅酸盐地球的三大岩石之一,对了解深部地壳的组成和地壳演化、研究地壳热结构历史记录、恢复变质岩原岩建造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变质岩学科在超高压/高温变质作用、相平衡、变质流体以及变质岩地球化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又相继在柴北缘野马滩、南阿尔金、东昆仑、北秦岭及西南天山的不同类型岩石中发现了柯石英、斯石英假象(副象)以及其他一些特征的超高压变质指示矿物和结构,确定了这些超高压变质带的野外分布特征.在超高温变质作用研究方面,识别并确定了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超高温变质岩石的出露规模,准确的变质时代和时间尺度的限定以及P-T-t轨迹的构建,尤其是在进变质阶段的确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变质相平衡研究方面,在热力学数据库和矿物相及熔体活度模型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模拟计算软件GeoPS,建立了基于ACF组分分析的变质基性岩完整相平衡关系;同时在深熔作用与花岗质岩石成因的定量模拟方面也有重要进展.在矿物温压计研究方面,首次建立了与斜长石无关的GBAQ压力计、二云母压力计和白云母Ti温度计.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高场强元素(如Ti、Nb、Ta、Zr、Hf等)和卤族元素(如F、Cl、Br和I)在变质脱水过程中的迁移和分异,以及变价元素(如V、Fe、W和Mo等)对指示氧逸度的变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变质流体研究方面,对俯冲带高压-超高压流体活动的证据、流体成分的确定及流体活动时限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43.
勉县-略阳地区是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代表区段,本文在勉县北部徐家坪地区确定了主要矿物为Grt+Cpx+Pl和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两类高压基性麻粒岩,分别对其进行细致的岩相学研究,并利用THERMOCALC3.33程序进行P-T视剖面图计算。一类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矿物组合为Grt1+Cpx+Pl1+Qz,对应温压条件为T=800~860℃,P=12.4~14.6kbar,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为Grt2+Hbl+Pl2+Qz。另一类是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高压基性麻粒岩,"白眼圈"结构中斜长石为富Na的钠-更长石,以此推断该高压基性麻粒岩早期矿物组合中含绿辉石,因此其变质峰期矿物组合可能为Grt1+Omp(?)+Qz或Grt1+Cpx(?)+Pl+Qz,对应温压条件分别为T=775~900℃,P>19.2kbar和T=750~850℃,P=16.5~19.8kbar;该岩石后期经历了以矿物组合Grt2+Opx+Hbl1+Pl1+Qz为代表的麻粒岩相及以Grt3+Hbl2+Pl2+Qz为代表的角闪岩相两期退变质作用。造成这两种高压基性麻粒岩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及其温压条件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岩石原始成分的不同。对高压基性麻粒岩及其中的浅色脉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得到高压基性麻粒岩214±11Ma的变质年龄及脉体215±5Ma的结晶时代,并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认为214±11Ma的年龄值代表该高压基性麻粒岩角闪岩相的退变质时代,同时获得该高压基性麻粒岩原岩形成时代可能为477Ma。综合两件高压基性麻粒岩的P-T演化轨迹及变质时代,建立高压基性麻粒岩的P-T-t演化轨迹,据此反映秦岭造山带在印支期沿勉略构造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44.
碲锰铝矿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碲锰铁矿(Kuranakhite)最早是1975年发现于俄罗斯南雅库特金矿床氧化带之中,之后国内外均未见报导。本文所述碲锰铅矿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常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粒径一般为0.05~0.25nm,浅褐色至棕褐色,半透明,条痕棕色,玻璃光泽,维氏硬度HV=231~438kg/mm2,摩氏硬度HM=4~5。实测密度6.72(2)g/m3。反射色呈蓝灰至浅蓝色,非均性中等,双反射弱,偏光色蓝至灰棕色,无内反射。折射率N=2.01,NB=1.98,Nr=1.96。6个电子深外平均成分PbO为45.40%,MnO2为1641%,TeO3为38.10%,总和99.91%;计算的化学式为Pb0.99M0.92Te1.06O6,简写为PbMnTeO6。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强线d(I),(hkl)为:0.341(100),(111);0.2556(60),(130);0.2043(50),(041);0.1666(20),(310);0.1598(40),(241);0.1472(15),(330)。根据粉晶指标化求得该矿物为斜方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C,a=0.511(1)um,b=0.891(2)nm,c=0.532(1)nm,a:b=0.57,c:b=0.60;V=0.242(3)nm3,Z=2,Dx=6.66(l)g/cm3。  相似文献   
45.
中天山造山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自成  刘良 《地质论评》1995,41(3):261-271
我们把近年来所获得的一些年龄数据以及前人已有的年龄数据与区域地层接触关系作了对比,发现二者有意想不到的一致性,据此将中天山造山作用划分为5期,年龄分别大约为452—439Ma,412—402Ma,355—345Ma,334—327Ma和315—289Ma。中生代还可能有3期构造热事件,年龄大约为226—200Ma,165—160Ma和83Ma,代表了中天山的后期演化。上述年龄数据主要是从中天山南缘断裂带构造岩中获得的,它与区域年龄一致,这说明沿中天山两条边界断裂的逆冲推覆可能是导致中天山造山带变形的基本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46.
基性岩墙群是重建古陆块聚合、伸展乃至裂解的关键标志之一。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及相邻的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时空对比综合分析表明,华北地块区发育2300Ma±和1700~1200Ma的两期基性岩墙群,分别代表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华北古陆块的聚合、伸展过程;扬子地块区发育800~620Ma的基性岩墙群,反映了新元古代扬子古陆块的聚合、伸展过程。认为前震旦纪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可能是独立古陆块或不同古陆块的组成部分。晋宁造山作用(1100~850Ma)和澄江伸展、裂解作用(800Ma±)是可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7.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第三系可划分为渐新统花条山组、中新统中下部红石梁组、中新统中部风尘口组及上新统碱土梁组。其主要岩性是一套陆源粗碎屑物。沉积物分析表明,这是一个从早第三纪开始发育的独立盆地,但与柴达木盆地有着一定的联系,生物面貌彼此能较好地对比。盆地第三系沉积物物源来自南部昆仑山及北部祁漫塔格山  相似文献   
48.
康磊  刘良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地质通报》2011,30(7):1066-1076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 SiO2>69.0%, Al2O3>13.0%,(K2O+Na2O)>7.0%, K2O/Na2O>1, A/CNK介于1.04~1.08之间,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偏低(128.47×10-6~150.67×10-6), Eu负异常中等(δEu=0.59~0.67), LREE相对富集,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其Nb/Ta、Zr/Hf比值接近上地壳, 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7.13~-5.1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786~1912Ma, 反映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源岩判别图解和Al2O3/TiO2<100指示其为中上地壳变质砂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0.3Ma±1.2Ma, 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0.4, 推断该年龄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49.
50.
康磊  刘良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梁莎 《岩石学报》2013,29(9):3039-3048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南缘北部塔特勒克布拉克复式花岗质岩体东段的片麻状花岗岩, SiO2为71.88%~73.92%, Al2O3为13.39%~14.14%, K2O+Na2O为8.18%~8.85%, K2O/Na2O=1.54~2.33, A/CNK介于1.02~1.09之间,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 ∑REE较高且变化范围大(∑REE=98.57×10-6~579.1×10-6, 平均338.8×10-6), 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2~0.71, 平均0.34), LREE相对富集, 轻重稀土分馏明显。Nb/Ta=11.78~15.83、Zr/Hf=34.94~36.82及Th/U=8.4~12.7, 结合源岩判别图解, 推断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变泥砂质沉积岩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暗示原岩部分熔融残留相的矿物组合可能为石榴石+斜长石+金红石, 全岩Zr饱和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部分熔融温度>800℃, 推断该岩石形成于麻粒岩相条件下云母和角闪石脱水诱发的部分熔融。该岩石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结果为: 761±54Ma(上交点年龄), 451±1.7Ma(核部)和411.3±1.8Ma(边部), 锆石核部Th/U平均为0.64, 边部Th/U平均为0.05。结合区内超高压榴辉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峰期变质与退变质时代分别为约750Ma、500Ma与450Ma的研究资料(Liu et al., 2012)综合分析, 塔特勒克布拉克片麻状花岗岩的原岩时代为782.3±6.9Ma, 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 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51±1.7Ma, 形成于俯冲碰撞造山后抬升阶段, 对应于区内深俯冲陆壳的折返时代, 此时超高压变质岩石发生了麻粒岩相的退变质作用, 随后411.3±1.8Ma又受到另一期地质事件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