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21.
鲍威尔海盆位于南极半岛东北和南奥克尼微大陆之间,是南半球典型的高纬度边缘海。通过搜集鲍威尔海盆的相关重磁资料、历史文献,以及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鲍威尔海盆的重磁场基本特征以及张开历史。结果表明鲍威尔海盆中部存在着约NW30°方向倾斜的埋藏扩张中心,两侧残存基底高地,在靠近陆架边缘存在着裂谷海盆。根据线性的对称磁异常分布模式及年代的限定,鲍威尔海盆的扩张历史可以被重建为40 Ma的闭合期,29.7 Ma的断裂后期,27 Ma的中脊扩张时期。  相似文献   
22.
在地震勘探领域,利用纵波(P-w)、横波(S-w)、转换横波(PS-w)进行联合多波勘探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文中主要介绍了将陆上三分量横波勘探方法引入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首先介绍横波勘探在陆上地震中的成熟技术和勘探优势,并结合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和成矿特点,给出了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方案。最后介绍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2000年以来进行三分量海底横波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深层搅拌桩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新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基础工程中去。实践证明,深层搅拌桩也存在挤土效应。结合工程实例,对相关的墙体侧向位移和管道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搅拌桩挤土效应的特点及其在不同的施工工艺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分析了可能导致这些规律的原因。用Sagaseta的源-汇理论得到的位移计算公式对这些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4.
王立明  胡毅  张涛  王瑜  许江 《海洋学报》2014,36(10):56-60
北大西洋Mohns洋中脊是很重要的扩张带。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之一就是获取Mohns洋中脊的磁力数据。通过获得的磁力和以往的重力与地震资料,研究洋中脊的扩张、地壳构造特征及厚度。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上重要的地质过程、海底扩张和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5.
在我国某海域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较好的三维成像效果.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矿体三维成像的因素很多,其中,面元参数的选取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大量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确定了电缆的排列长度为2400m(192道)的前提下,面元横向最佳优化尺寸应为50m,处理面元为原始采集面元大小的1/2(即面元大小为12.5mx25m)时,可以兼顾地层的真实性和连续性.以此为基础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准三维地震处理资料.  相似文献   
26.
在范氏气枪模型中,理想气体准静态开放式系统方程通常被直接应用在范氏气体条件下,从而引起模拟结果的偏差。这里详细推导了范氏气体条件下准静态开放式热力学系统方程,并结合气泡振荡方程,应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进行子波模拟。经过与实际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比原范氏气枪模型更接近实测子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海底沙体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军事行动等必须密切关注的底质类型。台湾海峡沙体面积分布广泛,主要有台湾浅滩、台中浅滩及海峡内受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影响的沙体。近年来,台湾浅滩沙体空间分布、大型沙波与小型沙波形态特征及剖面结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台中浅滩不同区域的沙体演化对应了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而海峡西侧陆架上残留的中小河流沙体地貌也获得了一些新发现。本文归纳了台湾海峡窄陆架上不同沙体的平面分布特征、剖面结构及成因。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聚焦于进一步获取不同区域高分辨率的地层、地貌证据,并进行对比研究。这些工作能深化对末次盛冰期以来台湾海峡不同地区沙体成因、关联及演化的认识,并有助于了解人类海洋活动与海底沙体演化的响应关系,丰富海底沙体发育和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28.
许卓  韩立国  王立明 《世界地质》2012,31(3):554-560
当常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不能对地下存在的陡倾角地质构造获得满意的成像效果时,应用虚拟震源方法将垂直地震剖面( 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数据重构成单井剖面( SWP,single well profile) 数据,可以使得观测系统重构到更接近于井附近目标体的位置,震源和检波器都位于复杂的覆盖之下并避免井和地表之间未知速度信息的影响,从而获得对地下地质构造更好的成像分辨率。尤其是当地下存在诸如断层这样的陡倾角地质构造时,虚拟震源方法可以对目标体产生很好的成像效果。本文进行了声波数据和弹性波数据的模拟实验,将模型中的陡构造设置为断层,测试虚拟震源方法用于探测地下陡倾角地质构造的能力,对声波和弹性波介质都获得了满意的成像结果; 在应用稀疏观测系统进行测量时,仍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9.
选择相关法提高转换波速度分析精度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转换波速度分析拾取的横波速度是转换波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简称CCP)叠加技术中很重要的参数.它的拾取难度在于转换波时距关系在中—浅层或大偏移距情况下误差明显增大,以及在相邻薄反射层上叠加速度谱分辨率很低.本文对选择相关速度谱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即在速度分析中不是利用所有道集,而是有选择的利用部分(可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研制了相应的实用软件.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均表明,该方法在中—浅层或大偏移距情况下,比传统方法有较大改善,分辨率明显提高,能大大提高速度谱估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30.
南海琼东南盆地是天然气水合物重要远景区之一.由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海底地形平缓、地层近于水平,增加了利用地震反射剖面识别似海底反射(BSR,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的难度,从而影响了对水合物的评价.为了进一步开展琼东南盆地水合物调查研究,本文在研究海域进行了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试验,将自主研发的10台接收机以500 m的间距,投放至水深约为1360 m的海底,完成了一条4.5 km剖面的电磁数据采集.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二维(2D)反演,获得了研究剖面海底的电阻率断面图.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海底60~330 mbsf(meter bottom of seafloor)的地层中,存在多个横向不连续分布的高阻异常体,电阻率介于2~10 Ωm之间;在海底330 mbsf之下,横向上发育了电阻率为2~4 Ωm的3个高阻体.根据研究区热力学条件,本文估算了生物成因气与热成因天然气的水合物稳定带(GHSZ,gas hydrate stability zone)厚度,结合高阻体的分布特征推断了地震剖面上BSR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反演的电阻率断面进行解释,推断了研究区水合物的分布及游离气运移通道.研究表明,勘探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条件,其成藏模式可能属于"断层、裂隙输导的下生上储型",水合物的气源为生物成因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